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NASA確認ISON彗星已經解體死亡

NASA確認ISON彗星已經解體死亡                                                2013/12/07報告

      12月5日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站報道,近日,曾一度被寄希望成為“世紀大彗星”的ISON彗星在擦過近日點時出現一連串令人驚喜又意外的事件,讓它的生死之謎也變得撲朔迷離。然而前幾天美國宇航局已經正式確認:ISON彗星已經死亡,它未能挺過最接近太陽的地獄時刻。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阿列克斯·楊(Alex Young)表示:“盡管我們目前尚無法確定ISON彗星解體的確切時間,但我們的確可以確認的是,這顆彗星已經不復存在了。現在剩下的只是一堆破碎之後留下的碎屑物質。”


  這顆彗星有時候還被一部分人稱作“聖誕節彗星”,它實際上是一個來自遙遠的太陽系邊緣奧爾特雲區域的髒雪球。當它衝入內太陽系,在距離太陽最近僅117萬公裡左右的距離上飛過,它的命運面臨嚴峻考驗。

  根據先前的估算,當ISON彗星從這樣近的距離上飛過太陽附近,其溫度會達到2700攝氏度以上,在這樣的環境下連岩石都會被蒸發掉,ISON彗星預計每秒鍾會損失大約300萬噸物質。

  ISON彗星的彗核大小大約為1.2公裡左右,大部分天文學家都曾經預言這樣一顆彗星應該很難挺過太陽為它准備的生死考驗。不過仍有一部分人仍舊心懷希望,他們希望這顆已經有著45億年歷史的使者能夠度過這一劫。

  卡爾·巴塔姆斯(Karl Battams)是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一名科學家,他為這顆小小的彗星發布了一則訃告。這顆彗星的正式編號為C/2012 S1 (ISON),有時候也被稱作“光科網彗星”這是由於它最早是在2012年被一個名為ISON的光學觀測系統發現的。

  巴塔姆斯表示:“ISON彗星從不因循守舊,它度過了精彩而動蕩的一生,在平淡的反光與劇烈的爆發之間度過。”他說:“在奧爾特雲中可能存在數十萬億顆這樣的彗星體,而此次ISON彗星進入內太陽系,為人類了解太陽系歷史和奧爾特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機會。

NEW IMAGES OF ISON 12-7-2013 AS NASA SEARCHES FOR ISON'S REMNANTS



大彗星艾桑「撞」日解體?世紀彗星生死成謎    2013/11/30報告

與日共舞終止? 天文學界意見分歧
     最大最閃亮的「世紀彗星」艾桑(ISON)台灣時間二十九日凌晨兩點四十五分掠過離太陽一百一十七萬公里的近日點後「生死未卜」,美國航太總署觀測衛星影像中原本不見艾桑身影,兩小時後看到一道越來越亮的光弧,引發天文界熱議:有人說彗星已遭太陽融化「陣亡」,還有人說彗星恐「死而復生」,觀察一陣子再說。
發現一道光弧! 有人說死而復生
艾桑來自距離太陽約一光年的歐爾特星雲,彗星直徑約兩公里,去年九月兩名俄羅斯天文學家發現時艾桑還遠在木星之外,花了五百五十萬年終於飛到太陽系、二十九日以每秒三百五十公里速度奔向近日點,若能撐過太陽攝氏兩千七百六十度的高溫考驗、留下大型碎片,人們將在十二月天空看到其轉頭回程時的長尾巴。彗星主要由四十五億年前太陽系形成時殘留的冰凍岩石、塵埃及氣體構成;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二十九日說,若艾桑還「活著」,台灣民眾也許從十二月第二週起,可在日出前、貼近地表的東方發現他。
美聯社二十九日報導,艾桑在通過近日點時解體,但之後科學家從太空影像中發現一道光弧,可能是僅剩的一小塊艾桑彗星;北愛貝爾發斯特皇后大學研究員說,光弧顯示有向外發散物質的主體存在;美國海軍研究員巴塔姆說,雖然彗星還有一小塊卻也「時日無多」。二十八日宣稱艾桑「掛了」的歐洲太空署稍後撤回聲明,二十九日改口稱彗星「持續帶來驚喜」;美航太總署透露觀測衛星記錄情況,認為光弧可能是彗星軌道上的太空塵;天文學家普雷特說,至少這讓學者有機會更了解彗星。艾桑與太陽的神秘之舞激起天文界漣漪,彗星專家費斯蒙說,這就是有趣之處,「要是我們事先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就一點也不好玩了」。

大彗星艾桑(ISON)掠日    2013/11/27 報告              
曾被天文家視為「會讓月亮也相形失色」的世紀大彗星艾桑(ISON)正逐步接近太陽,各地天文迷引頸期盼近日的最後結果。氣象局天文站主任鄭俊岳表示,艾桑預定台灣時間29日凌晨2時通過近日點。究竟艾桑能否逃過遭太陽崩解、融化的命運,屆時便可揭曉。
艾桑彗星去年9月21日被俄羅斯發現,美國太空總署(NASA)當時預測其直徑約4.8公里、重量介於32億噸到3.2兆噸之間,被視為本世紀最大彗星。
台大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孫維新指出,艾桑是「掠日彗星」,狀況非常特別。一般來說,彗星繞過太陽的距離都較遠,約0.5個天文單位(約7500萬公里)左右。但艾桑繞過太陽的距離僅140萬公里,少有距日這麼近的情形出現,因此外界格外關注其是否夠結實,能夠熬過太陽的考驗。
鄭俊岳表示,艾桑掠過太陽時預計會有3種可能狀況,一、受強大太陽引力吸引拉扯,崩解成數個碎片光點。二、直接被太陽高溫蒸發。三、掠過數百萬度高溫的太陽日冕,安然無恙地繼續運行。
孫維新說,艾桑的運行軌道屬開放的雙曲線型,與哈雷彗星的橢圓形軌道不同,艾桑這次繞過太陽後,便與太陽系漸行漸遠,彗尾也逐漸遠離,僅剩一顆小亮點。且彗星移動速度快,幾周後肉眼恐就難再看到艾桑的蹤跡。
民眾究竟能否見證艾桑近日過程?孫維新說,彗星組成的成分多為冰塊和灰塵,受太陽照耀後會揮發,亮度提高。因此,只要艾桑未被太陽崩解,即日起至29日行經近日點之前,民眾在沒有光害的地方,都有機會以肉眼看見艾桑,最好的觀看時機在清晨與傍晚。

ISON (艾桑) 世紀大彗星?!








文/林忠義 助理研究學者

C/2012 S1 (ISON) 在2012年9月發現之初曾被認為在其近日點(2013年11月底)有望達到滿月的亮度(負15等),其彗尾也可橫跨於北半球冬季的夜空中,甚至更有預測白天也應該可以看到艾桑彗星的身影,如同Lieve Pietersz Verschuier畫家所畫的彗星C/1680 V1(Kirch/牛頓彗星)(圖一)。
 圖一:17世紀中,彗星 C/1680 V1在其近日點(1680年12月18日)前,畫家Lieve Pietersz Verschuier畫出彗尾橫跨天際的模樣。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Verschuier1680.jpg)
然而在一連串的觀測後(見1,2,3敘述),天文學家覺得這顆彗星的亮度雖達不到預期的亮度,但也會成為今年少數幾顆肉眼可見的彗星。
1. 艾桑彗星從外太陽系進入到內太陽系時,在十月初軌道恰好從火星旁約0.07AU處飛掠(圖二)。NASA科學家決定從九月底至十月初,利用正在火星表面探測的好奇號(Curiosity)與機會號(Opportunity)、火星全球勘測軌道衛星(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上的HiRISE儀器來偵測彗星大氣和彗尾。其中HiRISE已經在9月29日,10月1日與2日分別偵測到艾桑彗星, 研究人員 Alan Delamere 與 Alfred McEwen表示(http://www.uahirise.org/releases/ison.php )愛桑彗星雖有會髮但仍處與活躍相對低的狀態,不過這些低活躍程度的影像卻是計算出彗核大小最佳利器(彗核大小約兩公里)。除此之外,另有其它NASA的太空船以及在國際太空站上的太空人,也都會陸續加入艾桑彗星的觀測行列(圖三)。

圖二:艾桑彗星與火星近距離接觸的示意圖(NASA)
(圖片來源:http://newswatch.nationalgeographic.com/files/2013/09/ISON-Mars-diagram.jpg)

圖三:NASA太空船觀測艾桑彗星的計劃 (圖片來源:
http://solarsystem.nasa.gov/multimedia/gallery/ISON_Assets_20130722.jpg)
2. Dr. Ferrin (http://arxiv.org/pdf/1310.0552.pdf )表示:艾桑彗星的前景並不光明。從今年1月中旬以來亮度並未隨著彗星漸漸靠近太陽而有明顯的上升,反而在14~15等的亮度維持約9個月之久!Dr. Ferrin指出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這顆彗星內部所含的冰物質已經接近耗盡;Dr. Ferrin也利用資料庫的檔案比較曾經觀測過彗星的光度,發現這光度停滯的現象似乎與彗星 C/1996 Q1(Tabur)與C/2002 Q4 (Hönig)類似,不幸的是這兩顆彗星在光度停滯後都消失或分解了。目前艾桑彗星的亮度已經持續在增加,這顯示艾桑彗星表面的其它冰凍物質隨著彗星不斷接近太陽已開始逐漸融化揮發,而之前彗星亮度停滯不前可能是彗星外部被一層塵埃包裹,這些塵埃吸收了所有的水氣和其它氣體;或是由CO2支配的噴發氣體(outgassing)在H2O冰晶成為主要支配前已經噴發殆盡。
3. 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 (Hubble Space Telscope)最新公佈的照片(圖四)顯示彗核中心似乎沒有其它小型分裂物(fragments)圍繞,這也顯示目前彗核結構依舊完整,也持續噴發出氣體與塵埃。A’Hearn 從最新監測指出,艾桑彗星或許不是一顆世紀大彗星,但也稱得上是今年少數值得期待的彗星!

圖四: 這張照片是艾桑彗星與火星近距離接觸後於火星軌道內側拍攝到(2013年10月9日),藍綠色部分為氣體CN/C2,白色部分為灰塵粒子反射太陽光並受光壓與重力的作用而形成的灰塵尾。 (圖片來源:
http://www.nasa.gov/sites/default/files/styles/946xvariable_height/public/comet-ison.jpg?itok=RyZMYWB)

艾桑彗星的運行路徑,天文學家們預計這次將是它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進入內太陽系,因為它將很有可能被太陽的重力撕裂而灰飛煙滅。根據目前估算艾桑彗星將於今年11月28日從距離太陽約116.5萬公里(約2.7個太陽半徑)處掠過,屆時彗核表面溫度約為三千度,此一溫度足以融化很多金屬,如果艾桑彗星順利倖存下來,那今年12月北半球的夜空將是精彩可及。圖五為艾桑彗星在日出前從九月到十二月的預測位置。

圖五:利用星圖軟體繪製艾桑彗星在天空的位置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