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民間與政府齊心 台灣工業雷射技術發展潛力足

雷射技術自1960年問世以來,其應用觸角早已深入日常生活各個角落,而雷射具備製造效率高、適用範圍廣、加工細緻和容易自動化等優點,對於製造業的材料加工處理等製程技術發展,影響特別深遠;主要應用產業包括印刷電路板、太陽能電池和平面顯示器產業等。


受近年3C產品朝向「輕薄短小」與「多功能整合」發展趨勢影響,「微製程」也成為電子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而雷射微細加工處理技術便扮演極重要的觸媒角色。目前歐、美、日等國均積極投入雷射製程設備研發,台灣在民間企業組織與政府的同心協力下,工業雷射技術發展也可望急起直追。


2008年雷射應用領域比例
2008年雷射應用領域比例
(來源:Laser Focus World,PIDA整理,2009/4)

研究資料顯示,2008年全球雷射產業總產值為71.2億美元,2009年總產值雖受金融風暴影響而略為下滑,但預估仍有63.2億美元水準。在雷射三大應用中,屬於工業應用的「材料加工」則以29%比重,領先通訊與儲存兩大應用。

若以各種雷射在工業應用上的產值分析,在業者導入成本考量下,以固態雷射所佔市場比例最大,佔全體工業用雷射的44%,其次是二氧化碳雷射(31%)、準分子雷射(19%)等。以應用範圍來區分,則包括切割(38%)、雕刻(20%)、焊接(17%)、微處理(13%)、鑽孔(2%),和其他(10%)如標記、退火、快速成型等項目。

自製雷射光源 提升競爭力關鍵
工研院南分院雷射應用科技中心經理廖金二表示,雷射具有可在物件極微小區域範圍內進行加工動作的特性,可用來取代傳統製程所無法完成的工作項目,如微孔加工、精密切割、精密焊接、雕刻、表面處理等材料處理方面的作業,一直廣泛受到微電子半導體產業廠商所採用,對於3D IC等先進技術的成功開發貢獻相當可觀。

由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廠商,無論在其設備投入與市場產值等方面均佔世界第1位,因此台灣業者在工業雷射應用產業的發展上具備良好的環境,並可望進一步協助台灣具備競爭優勢的消費電子產品,朝向「微型輕薄化」、「多功能」等高附加價值方向發展,加速台灣科技業轉型升級。

不過,雷射加工設備的光源組件,幾乎佔設備總成本的三成,但動輒300~500萬新台幣的雷射光源組件,技術大多掌握在國際大廠手中,成為台灣發展工業雷射產業的隱憂之一。廖金二認為,因此台灣是否能夠發展出低成本的自有雷射光源以取代國外雷射系統,便成為台灣能否提升雷射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需要廠商積極投入,以及政府長遠的支持才能達成。

政府民間齊心 擘畫璀璨新未來
為協助國內企業建立工業雷射製程與設備之自主技術能力,經濟部技術處除在去年成立「雷射應用科技社群網站」,藉以協助提升廠商互動與整合外,並於日前公告「強化企業前瞻研發能力計畫」,在「精密機械項目」的重點推動項目中,將「雷射微奈米製程加工系統技術」列為輔導範圍。

凡針對雷射光路及聚焦模組、雷射掃描加工及精密平台控制技術、雷射光軸自動聚焦(Auto Focus)技術、雷射材料製程技術等項目提出研發計劃,並符合申請資格的國內廠商,均有機會得到由政府所提供,最高100萬元的研發經費補助。另外在「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輔導計畫」與業界科專計畫中,都對工業雷射技術開發設計相關輔導措施。

此外,為匯聚台灣雷射產業發展能量,藉此有效開發、避免資源浪費,由民間業者自主成立的「台灣雷射科技應用協會」,則期望成為推動台灣雷射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