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閱讀,儲備能力適應社會需求
南山新長鳳凰雛,眉目分明畫不如。 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車書。
─王安石
這是北宋的改革派政治家王安石享受「含飴弄孫」的畫面,就像現今的祖父母們,對待孫子的態度是欣賞與讚美。因為沒有期待,心底湧出全然之愛,孫子的五官怎麼看是怎麼漂亮,甚至畫中人物都不及孫的長相,因此形容小娃兒是「鳳凰雛」。這位飽經世故的宋朝詩人,並不擔憂逐漸長大的孫子整天只知享樂,動不動就要吃梨與栗。心想反正年紀還小,罵也沒用,乾脆隨他自由發展吧。但是將來長大了就必須好好受教育了。王安石對孫子的教育希望是:啟發潛能、培養知識、學習技術、砥礪品德。
讀詩書絕非八股,相反地能藉著古人智慧之語,讓自己的生命經驗得到印證。我為什麼要以王安石的詩,來談一個人的成長教育呢?先要說個故事。
今年夏末即將開學之際,友人帶著念研究所的孩子來找我。閒談時我隨口問道:「你論文的方向找好沒?」「還沒。因為我的瑞士老師是教建築的,整天都在談建築理論,而義大利來的老師是學古典藝術史,沒什麼驚人之處,所以我還不知道要怎麼寫。」我又驚奇地問:「都快要念研究所二年級了,還沒有找到論文主題?」「因為我是念西洋藝術史的,而老師教的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我不知道要研究什麼。」現代孩子的求學態度真是被動,總覺得千錯萬錯都是教授的錯,自己無須負責。這一個午後的談話內容,讓關心臺灣教育的我不勝唏噓。
我繼續說:「當你在敘述學校上課情況的時候,我已經想到好幾個可以寫論文的主題了。例如,十九世紀末歐洲第一座室內鋼鐵結構手扶梯的花邊設計,這建築藝術的靈感,是來自中國古畫裏的衣服皺褶之美。跨文化的學習可以連結不同面向的思考,誰規定西洋藝術史,一定是西洋的繪畫呢?另一個例子,被稱『太陽王』的法國路易十四,喜歡頭戴假髮,貂袍加身,握權杖、繫寶劍,有王者之風,但又喜歡露短裙,穿著打蝴蝶結的紅色高跟鞋等。有學者以現代美學觀點,來研究這幅畫作所呈現的新意。他可能是時尚的代表,但也研究出路易十四的性向發展。這些連結就是很好的論文探討。誰又規定畫作就只能是畫作探索呢?」我忍不住語氣嚴厲起來,「自己要主動大量閱讀,不能只在教室裏等教授給答案哪。」
現代人閱讀範圍太狹隘,為了讓這孩子明白「長成須讀五車書」這句話,答應開始指導這一名研究生寫論文。我領著他研讀一本從生活觀察出發的《藝術哲學》,從一個國家的地理外貌、建築材料、居民氣質、事業特色等,去了解藝術品的主要特徵。我向來主張做學問,要從「培養思考能力」開始。因此我用對談教學法,訓練此生思考、判斷,並鼓勵尋找可以研究的議題。幾堂課後,這名研究生似乎領略了讀書應有的方法。他說:「真沒想到,藝術思想可以從生活裏探求。」
我相信臺灣大部分的學生,求學態度都是被動的。從坊間林立的研究所補習招牌,便得知一二。許多失業的人常說:「老一輩的都在『卡位』,我們失業是理所當然」。但是否想過,我們可有別人無法取代的第二專長?除了現有的專業知識,自己是否大量閱讀不同領域的書,儲備能力來適應社會的需求,創造事業的契機呢?
「長成須讀五車書」歷經千年考驗的名言,至今仍受用。因此想要讓自己具備優質的啟發潛能、培養知識、學習技術、砥礪品德等能力,就從現在開始大量閱讀書籍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