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硬體公司創業撇步

硬體公司創業撇步──Part I

創立任何一種公司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創立一家聚焦於硬體的公司更是加倍困難。

理想中,一家公司會開發一種產品,透過非正式發表來測試一下市場水溫,然後做一些調整;接著它會需要有某種程度的大量投資以擴充生產規模,並開始產生某種程度的大量營收。但如果有這麼簡單就好了,硬體產品開發過程有太多代價高昂的障礙,讓那些期望能在概念驗證階段順利取得畢業文憑的公司最後埋骨於斯。


硬體產品光是一開始的原型開發就得花上數千美元──我說的是設備,不是IC;我知道晶片開發的成本可能高達數百萬美元──我所談的硬體是採用標準化零組件,以印刷電路板(PCB)為基礎;可能需要編寫軟體,製作射出模型,然後初始量產庫存成本會貴到讓你想哭,但這一切都在客人會真的掏出錢來買你的產品之前。

無怪乎傳統上硬體產品都是大規模公司在開發,小型的新創公司、個人創業者比較偏好投入門檻較低的軟體領域。同樣投資50萬美元,對一家硬體公司恐怕像丟到水裡一樣,但一家軟體公司可能已經開始有客戶、擁有經證實的業務模式以及清晰的損益表;而且軟體產品的擴充升級相對簡單得多。

然而,這也意味著市場上軟體公司競爭激烈;幸運的是,現在硬體公司創業前景已經有所改善,拜網際網路以及一些厲害工具之賜,如果你想在今年創立一家硬體公司,以下是成功者的經驗步驟分享:

1. 先打造基本產品原型

你再也不必在這個階段投資昂貴的開發工具,現在有許多開放硬體平台例如Arduino、mbed,能讓專業工程師或業餘愛好人士快速打造功能系統,只要一兩百美元。而CAD軟體以及 3D印製機等設備的價格也幾乎讓任何人都負擔得起,能在不需要簽署長期契約或是付出昂貴授權費用的前提下,用來打造具功能性、外觀又很厲害的系統。

而你得確定你知道開發一個可擴展、可製造的產品版本需要花多少錢,以避免落入一些常見的陷阱;這我們下一次再來討論。

2. 打造後續產品,並利用網際網路、社交媒體來測試水溫

包括Kickstarter、Indiegogo等群眾集資平台,能解決需要錢來印證市場,卻無法在未進行概念驗證之前就賺到錢的「雞生蛋、蛋生雞」問題。藉由精美製作的YouTube視訊影片、可運作的產品原型以及目標明確的公關活動,你有機會募集到將產品推向市場所需的資金。

要在公開曝光與保護智慧財產權方面取得平衡會有些棘手,但這個階段最為重要;對你所揭露的資訊謹慎抉擇,並盡你所能保護你自己;智財保護毋須花費昂貴代價。

接下來筆者將在另一篇文章繼續探討比較困難的第三步,告訴你該如何實現承諾、達成規模化,同時因應讓一切成真的基礎性轉變。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How to Launch a Hardware Startup, Part 1,by Simon Barker;本文作者為英國新創公司Radfan技術長)

硬體公司創業撇步──Part II

想創立一家硬體公司嗎?來來來…專家告訴你該怎麼著手!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談到了如何花小錢打造出產品原型,以及如何募集創業所需的寶貴資金,接下來讓我們繼續學習以下的步驟。

3. 正式開始製造產品

既然已經募集到資金,現在是加倍努力以量產銷售為目標進行產品設計與製造的時候;謹慎的生產計劃(在第一步驟時就擬定)可協助你避免讓許多創業者苦惱的問題。在這個階段的關鍵是持續將最新訊息通知你的支持者;他們投資了你,在你成功將產品推向市場之前得等上好一段時間。請一視同仁地對待這些投資人,並將你的公司進展相關訊息對他們保持公開。

實現你所承諾的──而且要及時、在預期之內──要凝聚一群會為你推廣產品的死忠粉絲,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這是最好的一種廣告模式。

4. 為規模量產籌集資金

當你成功透過群眾募資取得一些本錢,也展開了一些業務與行銷活動,從私人投資者或是風險資本業者那裡籌募所需的更多資金會容易地許多。要擴充硬體產品生產規模是昂貴的,不良的付款條件有可能導致財務鴻溝,這時通常可透過一些鉅額投資來彌補。

只要你的生產計劃夠強,群眾募資也很成功,這個階段對任何一家新創公司來說都應該是最穩當的。如 Pebble 電子紙手錶,以及Android平台遊戲機Ouya,都是依循這樣的發展軌跡,最後各募集到1,500萬美元的資金;他們都是藉由群眾募資達成初期目標,然後進一步籌集到數百萬美元資金。

有助於新創硬體公司的三大躍進

對有志創立硬體公司的人來說,在過去五年來,我看到市場出現三大躍進:

第一是開放性硬體平台的問世,讓初學者與業餘愛好者能接觸複雜的軟體可編程電子裝置,不需要購置昂貴的開發軟體程式或開發工具;這已經點燃了硬體「創造者(maker)」熱潮,吸引眾多工程師、巧匠、藝術家在不需要企業支持或任何指導的情況下,投入打造各種迷人的系統。SparkFun、AdaFruit Industries與XBee等網站或工具都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

第二大躍進是3D印製技術(3D printing),雖然這個技術並不新,其零件成本與製作品質不斷穩定提升,目前3D印製已經成為單次使用元件或非常小量產品的可靠、價格低廉生產方案,不需購置昂貴的製造設備。

第三大躍進則是群眾募資。也許Kickstarter一開始並沒有預料會成為硬體新創公司試水溫的大本營,但它現在確實非常受歡迎;雖然Kickstarter緊縮了針對硬體新創公司的規則,但Pebble、Ouya或ElevationDock等公司透過該網站募集到百萬美元資金時,我並沒有看到它們有受到太嚴格的限制──Kickstarter能從中抽取5%的佣金。

我預期Kickstarter會針對硬體產品訂定更嚴格的條款與限制,不會徹底實施禁令。如果你正在考慮於今年內開創硬體業務,師法前人的經驗,利用群眾的力量來完成大部分的工作會是可行的…有夢,就去追吧!

編譯:Judith Cheng

(參考原文: How to Launch a Hardware Startup, Part 2,by Simon Barker;本文作者為英國新創公司Radfan技術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