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當工程師變釀酒人

人類釀造啤酒至少有7,000年的歷史了。使用穀物自然發酵的釀酒過程十分簡單,在許多情況下都無需人為干預。不過,這並不表示我們完全不想插手──透過重新琢磨釀酒方式的過程中,工程師為我們發現了無數美味的新飲品。

自釀啤酒(Home brewing)是一種流行的嗜好,許多工程師也很有興趣投入。當然,工程師都喜歡以改善與自動化釀酒過程的目標來進行釀酒──從本文圖集中就可看到工程師如何以軟硬體工程技術打造專業釀酒系統。
現在,舉起你的酒杯,和我們一起參觀工程師在釀酒過程中展現嚴密管制的驚人技藝吧!

麥芽酒窯
啤酒的主要成分是大麥芽、啤酒花和酵母。專業釀酒技術中最重視的就是製作大麥芽──這是相當重要的步驟。大麥芽的製作方式決定了最後的成品──啤酒的口味。



要製作大麥芽時,必須先把穀物浸泡在水中,使其開始發芽。根據你所想要的口味,你可以自行選擇加熱穀物使其乾燥以及停止發芽過程的時間,這一步驟的正確與否最後也會影響到啤酒顏色的深淺主。

製作大麥芽算是一門藝術,但許多釀酒人或釀酒工具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工程師Richard Oliver打算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這一過程。他透過採用 Arduino 程式碼打造了一套電腦化的麥芽窯,使他能得到他想要的結果。

RIMS釀酒廠

釀酒過程中最耗時的部份就是監控溫度與流動液體。這個有趣的自動化釀酒系統採用 LEGO NXT 作為主控機制,用於監測溫度以及控制幫浦機制。

大多數這類型的系統仍然有賴於人工來完成這些任務。


請點選圖片連結觀看視訊


但這套系統一看就知道是工程師打造的,因為在該架構的一側安裝著內含電源與繼電器的控制箱。而且,最重要的──這也是打造這套自動化系統的傢伙上傳到YouTube想大肆炫耀的部份。

Halfluck自動釀酒系統



這套系統也期望能為釀酒過程實現自動化。Halfluck系統是一位工程師首次嘗試採用微處理器打造的計劃,而且最後也成功地實現了目標。

在Arduino論壇上發佈的貼文並未對此系統提供太多資訊,但不知為什麼,我喜歡看著這套系統上的雙缸泵實際進行作業。這些泵所做的工作通常用虹吸管時只幾需幾分鐘就可完成了,但這套系統的建置是如此地過度誇大──但我喜歡!

Brew Botis釀酒系統


大部份的自動化系統只處理溫度控制。通常在第一個90分鐘左右的時間裡,釀酒師仍得以手動添加一些像啤酒花和麥芽等成份。而這套Brew Botis釀酒系統就是專為自動化處理這一類任務而設計的。

圖中的三個圓筒容器用來放置啤酒花。這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在初次沸騰一直到出現特定的苦味與香氣以前,你經常得在不同的時間點時加入各種種類與數量的啤酒花。


請點選圖片連結觀看視訊


Wobbly Boot小型啤酒廠
這是我所收集到的圖集中最雜的電子系統。它配備著一個以 LabVIEW 設計的觸控螢幕介面,以及一系列多到數不清的功能特色。

打造這套令人大開眼界的釀酒工程系統細節就完整的記錄在漫長而迷人的工程日誌中。你可能得準備個幾杯啤酒來好好地拜讀一番。這位發明家完整地描述了這項設計的細節與分析,也深入地解說每個感測器與電路板。或許這台機器會讓人感到印象深刻,但他所提供的文件記錄更令人激賞。

你曾經看過或打造過像這樣奇妙的釀酒工程系統嗎?請與我們分享你的經驗與故事。我們將準備好啤酒,洗耳恭聽。



編譯:Susan Hong (參考原文:Slideshow: When Engineers Brew Beer,by Caleb Kraft)


釀酒師

如果你大學時代找不到人生方向,當兵退伍時碰上2008年金融海嘯,第一份工作的起薪只有22K⋯⋯今年30歲的段淵傑,就是這樣的22K起薪世代。

但,在5月31日由日本精釀啤酒協會主辦的亞洲啤酒大賽(Asia Beer Cup)中,他拿下了比利時啤酒類的金牌、銀牌,釀出了國際競爭力,成為金牌釀酒師。

日本的精釀啤酒廠實力堅強、發展歷史也比台灣更久遠,反觀由段淵傑代表出賽的北台灣麥酒廠,10年前才拿到釀酒執照。精釀啤酒作家謝馨儀指出,比利時酵母是比較難以掌控的酵母,相對比利時啤酒也比較不容易釀造,一般酒廠不會輕易挑戰。而段淵傑會以比利時啤酒拿下金牌,實屬不易。

一心進酒廠工作 被問「讀到大學做這幹嘛」

走進桃園縣工業區的北台灣麥酒廠,在巨大的發酵槽、貨櫃倉庫、冰房之間穿梭,釀酒師段淵傑已經在此工作了6年。

段淵傑會愛上釀酒,其實是由他的叔叔——大同大學生物工程系教授段國仁領進門。段國仁曾在校開班授課,教過數百人釀酒,而段淵傑就讀大同大學時,也修過叔叔的釀酒課,但「上課都在睡覺」。

後來因為必修被當,延畢的段淵傑,因緣際會進入由叔叔擔任顧問的北台灣麥酒廠打工,這才發現自己對釀酒很有興趣,決定把釀酒當職業。

然而,這條路一開始走得並不順利。2008年底,段淵傑退伍,就遇上金融海嘯後的不景氣,當時酒廠也不缺人,堅持夢想的他,用之前在酒廠打工存下的錢,飛到澳洲見識當地的小型釀酒業,直到2009年5月,他才有機會進入北台灣麥酒廠。

當時他從清潔打雜的學徒做起,月薪22K,雖然曾被質疑,「你讀到大學畢業,做這個幹嘛?」但段淵傑深信,這些都是基礎的磨練。

磨5年才會被肯定 走這條路「要耐得住寂寞」

釀酒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酵母。因此,段淵傑不斷嘗試,要找出最適合比利時啤酒使用的酵母。就像他努力成為釀酒師的過程:你一定要付出時間等待,這考驗著人有限的耐性。

每一次釀酒實驗,至少要等上一個月,才知道成敗。如果失敗了,整桶酒都得倒掉,而釀酒師只能打起精神,繼續找出原因,再等上一、兩個月,進行下一次實驗「你要耐得住寂寞。這真的是一條很孤寂的路。」段淵傑坦言。

自費出國品酒 開發新啤酒闖出名號

這次拿下金牌的比利時啤酒,是段淵傑實驗過最多次的一款酒。他覺得原配方有點偏酸,除了維持酒精濃度在8%,他把麥芽、啤酒花等所有元素的比例,全部更動,因為「我覺得這樣才會有突破!」

段淵傑勇於革新,使得新產品的酒色、風味完全改變,段國仁認為,現在的泡沫更細緻、風味層次更豐富。

憑著越挫越勇的實驗精神,段淵傑如今已能為客戶量身打造啤酒口味,也為酒廠帶進一筆又一筆的訂單。

例如W飯店Woobar推出的招牌啤酒,就是出自段淵傑之手。W飯店總經理康儒革(Cary Michael Gray)認為,這支啤酒很「hoppy」(意指啤酒花香氣濃厚),獨特的口感,讓這款啤酒成為Woobar裡最受歡迎的啤酒之一。

人生就像釀酒,固守原本配方、既有思維,永遠無法突破現狀,段淵傑憑著滿腔熱情,投入2千多個日子不斷嘗試,不僅薪水翻兩倍,更成功征服國際評審挑剔的嘴,將台灣品牌推上國際舞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