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科學園區發展已過時???

一九八○年代興起的竹科發展模式,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近年各地方政府競相引進科學園區作為選舉支票,但詩人吳晟則有不一樣的看法,他指出,這種發展模式已經過時,主政者應拋棄「科學園區發展迷思」。



國科會坦承 複製非創新
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同意科學園區的發展是一種複製,也許型態上沒有創新,但是帶動中科近三萬、南科近六萬人的工作機會,認為也創造了某部分的價值;將針對智慧財產專利積極佈局,但是專利設計過程需要時間的醞釀。

吳晟前天獲邀在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以及世新大學舉辦的「科學園區三十年─發展典範或迷思」進行開幕致詞,事後他仍意猶未盡,昨天又在彰化縣溪州鄉發表他個人的看法。

發展優質農產 大有可為
吳晟認為,台灣的科技業曾經創造經濟奇蹟,但不可諱言這項產業已經因為全球爭相投入而進入微利化的時代,業者為了保障其獲利,必須不斷剝削土地、人力的價值;但相對的,台灣的好山好水孕育出優質的農產業,有機、環保成為趨勢,如果主政者能看到這股趨勢,創造農業產值,一定能為台灣開創另一番經濟局面。

他說,三十年前,竹科的成立有其時代背景,當時台灣已從農業過渡到傳統工業,傳統工業又要過渡到科技產業,當時是看到科技業的未來願景,而當竹科成功後,科技產業變化日新月異,政府對於科學園區的開發,從竹科、南科、中科,到現今中科四期,充其量只是「複製」,業者享盡優惠,卻無法創造利益和價值。

痛批政客 用開發騙選票

吳晟表示,科技產業的鉅變,導致科學園區的開發變成「迷思」,無奈政客卻一再如法炮製「科學園區的效益」,四處騙選票,「先開發再說」,中科四期就是其中最鮮明的例子,如今只有一間繃帶廠願意進駐,「這到底是哪門子的開發」?

吳晟用「一坵田,八百代主人」形容土地在農業的永續價值。他說,光是中科四期的開發就要五百億元,土地的價值到此結束,但五百億元投入農業再造,那種永續利用,可以造福世世代代,因此,他強調,守護莿仔埤圳就是守護農鄉,守護農鄉就是守護島嶼的糧倉,只要人民或政府有多元的經濟思維,就能了解守護水圳有多麼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