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

圖靈測試(Turing Test)

一部專門模擬人類對話的超級電腦,7日在倫敦皇家學會舉行的「圖靈測試」(Turing Test)中,因成功地讓逾3分之1的裁判相信它是一名13歲的烏克蘭少年,成為史上第一部通過該測驗的電腦,亦即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具有人類思考能力的人工智慧設備。不過,這項被認為是人工智慧的劃時代發展,也讓專家提出警告,擔心相關科技恐被用於網路犯罪。

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因破解德軍密碼,而對結束大戰有功的電腦先驅圖林(Alan Turing),於1950年設計出這項測試,認為如果一部機器與真人難分難辨,它就是會「思考」。由瑞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主辦的5分鐘鍵盤對話測驗,對話的議題與主題完全不設限,接著裁判必須判定他們是與機器還是真人說話,只要3分之1的裁判認為是真人,機器就算通過測試。
7日舉行的測試共有5個電腦程式參與,其中稱為「尤金.顧斯特曼」(Eugene Goostman)的程式,成功讓33%的裁判認為它是真人而通過測驗,立下人工智慧發展的里程碑。瑞丁大學教授華威克(Kevin Warwick)表示,雖然此前全世界也有超級電腦宣稱通過類似競賽,但真正的圖靈測試事先不指定對話議題,「因此我們驕傲地宣布,圖靈測試首度被通過」。
他說:「在人工智慧的領域,沒有比圖靈測試更具代表性與爭議性的里程碑」,「如果有一部具有如此人工智慧的電腦,讓足夠多的人相信它不是機器而是真人,那麼我們相信這是對網路犯罪的一記警訊」。
尤金的「父母」是現居美國的俄國人維謝洛夫(Vladimir Veselov),以及住在俄國的烏克蘭人德臣科(Eugene Demchenko)。維謝洛夫說:「對我們而言這是非凡成就,我們希望能提振對人工智慧與聊天機器人的關注。」他說:「我們的主要設計理念是它號稱知道所有事,但它的年紀也讓他很合理地不知道一些事。」因此如果裁判問及某些沒有程式設計的事件,或許會將此歸因於年齡,而非欠缺人性。

圖靈測試
圖靈測試英語Turing test,又譯圖靈試驗)是圖靈於1950年提出的一個關於判斷機器是否能夠思考的著名試驗,測試某機器是否能表現出與人等價或無法區分的智能。測試的談話僅限於使用唯一的文本管道,例如計算機鍵盤螢幕,這樣的結果是不依賴於計算機把單詞轉換為音頻的能力。[1]

歷史

機器是否有可能思考這個問題歷史悠久,這是二元並存理念唯物論思想之間的區別。笛卡爾在1637年《談談方法》中預言圖靈測試。
笛卡爾指出,機器能夠與人類互動,但認為這樣的機器不能作出適當的反應,但是任何人都可以。因此,笛卡爾藉此區分機器與人類。笛卡爾沒有考慮到機器語言能力未來能夠被克服。
狄德羅設定圖靈測試標準:
「如果他們發現一隻鸚鵡可以回答一切問題,我會毫不猶豫宣布它存在智慧。」
這並不意味著他同意這一點,但它已經是唯物主義者當時普遍的說法。
根據二元論者心態,心靈是非物理物質(最起碼具有非物理性),因此,不能以純物理來解釋。根據唯物主義,頭腦可以用物理解釋,這讓那些人工智慧可能性產生。
1936年,哲學家阿爾弗雷德·艾耶爾思考心靈哲學問題:我們怎麼知道其他人曾有同樣的體驗。在《語言,真理與邏輯》中,艾爾建議有意識的人類及無意識的機器之間的區別。
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之前,英國研究者已經探索十幾年的機器人工智慧研究。比率俱樂部是一個非正式的英國控制論和電子產品研究團體,成員包括艾倫·圖靈
1950年,圖靈發表了一篇劃時代的論文,文中預言了創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機器的可能性。[2]由於注意到「智能」這一概念難以確切定義,他提出了著名的圖靈測試:如果一台機器能夠與人類展開對話(通過電傳設備)而不能被辨別出其機器身份,那麼稱這台機器具有智能。這一簡化使得圖靈能夠令人信服地說明「思考的機器」是可能的。論文中還回答了對這一假說的各種常見質疑。[3]圖靈測試是人工智慧哲學方面第一個嚴肅的提案。
2014年6月8日,首次有電腦通過圖靈測試,尤金·古斯特曼成功在University of Reading所舉辦的測試騙過研究人員,令他們以為「它」是一位名為Eugene Goostman的13歲男孩[4],但後來有文章指它其實並非真正地通過了測試[5]

測試內容

如果一個人(代號C)使用測試對象皆理解的語言去詢問兩個他不能看見的對象任意一串問題。對象為:一個是正常思維的人(代號B)、一個是機器(代號A)。如果經過若干詢問以後,C不能得出實質的區別來分辨A與B的不同,則此機器A通過圖靈測試。

完成圖靈測試涉及的技術課題

根據人們的大體判斷,達成能夠通過圖靈測試的技術涉及以下課題[6]
但是為了通過完全圖靈測試,還需要另外兩項額外技術課題:

圖靈測試的變種

許多其他版本的圖靈測試,包括上文所闡述的,已經經過多年的醞釀。

反向圖靈測試和驗證碼

驗證碼(CAPTCHA)是一種反向圖靈測試。在網站上執行一些動作之前,用戶被呈現在一個扭曲的圖形圖像的字母數字字元,並要求用戶輸入它們。這是為了防止網站被自動化系統用來濫用。理由是軟體不夠精細閱讀和準確地重現扭曲的形象不存在(或不提供給普通用戶),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任何系統可能是一個人類。
可以破解驗證碼的軟體正在被積極開發,軟體擁有一個有一定的準確性的驗證碼(CAPTCHA)分析模式生成引擎。[7]

完全圖靈測試

普通的圖靈測試一般避免審問者與被測試計算機發生物理上的互動,因為物理上模擬人(比如像模擬人的外表)並不是人工智慧的研究範疇。然而一些人工智慧可能涉及一些人機在物理上的交互,所以人們又拓展出了「完全圖靈測試」。[8]在完全圖靈測試中,可以包含必要的人機在物理層面上的交互。但是為了通過完全圖靈測試,還需要在普通圖靈測試之外另外兩項額外技術課題。詢問者還可以測試的受試者感知能力(需要計算機視覺),和受試者操縱物體的能力(需要機器人學)。[9]

參見

參考文獻

  1. ^ Turing originally suggested a teleprinter, one of the few text-only communication systems available in 1950. (Turing 1950,p.433)
  2. ^ McCorduck 2004,第70−72頁, Crevier 1993,第22−25頁, Russell & Norvig 2003,第2−3 and 948頁, Haugeland 1985,第6−9頁, Cordeschi 2002,第170–176頁. See also Turing 1950
  3. ^ Norvig & Russell (2003, p. 948) claim that Turing answered all the major objections to AI that have been offered in the years since the paper appeared.
  4. ^ Template:Http://www.independent.co.uk/life-style/gadgets-and-tech/computer-becomes-first-to-pass-turing-test-in-artificial-intelligence-milestone-but-academics-warn-of-dangerous-future-9508370.html
  5. ^ Template:Https://www.techdirt.com/articles/20140609/07284327524/no-computer-did-not-pass-turing-test-first-time-everyone-should-know-better.shtml
  6. ^ Russell, StuartNorvig, Peter. Introducti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Modern Approach.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10: 2.ISBN 978-0-13-604259-4.
  7. ^ Malik, Jitendra; Mori, Greg, Breaking a Visual CAPTCHA
  8. ^ Oppy, Graham & Dowe, David (2011) The Turing Test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9. ^ Russell & Norvig 2010, p. 3.

外部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