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新莊有山寨核子反應爐!

                                                                                                     2014/06/25 update!!!


WEnews記者/新莊報導
台北縣新莊市一名蕭姓化學老師於家中自行研發桌上型的核子反應爐,此事在網路上被一些網友注意到。有網友表示,不知道「山寨版」的核反應爐是否會有輻射外洩,於是我決定冒著有輻射線的危險,勇敢的前往採訪蕭姓化學老師。

      針對為何要花費數十萬元,自行研發此一核反應爐?蕭老師回答:「大家難道沒有發現石油越來越貴,電越來越貴了嗎?所以我做這個研究,當然是希望找到一個永續的能源。」因此,他自掏腰包,還向原能會報備以購買實驗所需的「重水」。

針對有網友質疑,此實驗會造成輻射外洩,蕭老師的回答相當簡潔有力,他說若有輻射外洩,那簡直是「開玩笑」的事情,因為「我每天都在實驗室裡,如果有輻射,我起不是第一個掛的人。」當然,用說的沒用,他還立刻拿起輻射檢測儀,測量實驗環境週遭的輻射量,果真一切都在安全範圍內。

記者也詢問蕭老師如何進行實驗的過程,初步認定蕭老師針對輻射的檢測結果,可以讓居住在當地的網友們,晚上可以睡的安穩,中午可以安心吃飯,更可以專心的玩線上遊戲。

尋找新能源與替代能源是當前科學家的重要課題,許多人將希望寄望在無污染的核融合上。WEnews公民記者日前報導,新莊一名蕭姓補教老師在家研製出核反應爐,目的也在於此。而在美國就有一群業餘的物理學家、科幻小說家聚在一起,組成「核反應爐俱樂部」跟蕭老師做同樣的努力。

這些在美國匹茲堡的俱樂部成員,他們的實驗室跟蕭老師相同,就是在各自家裡的地下室、後院,或者自己的簡單研究室。這些科學家的共通點是在家裡的實驗室,先建立起核融合反應爐的模型,然後準備經歷無數次實驗,來達到發電產生核能,而他們的夢想也在去年9月被媒體所披露。一名業餘科學家法蘭就說「我有一個夢,那就是讓我的核反應爐發電。」

法蘭克其實是一家餐廳的老闆,但是對於核能的瘋狂,跟許多人一樣自己變成科學家。法蘭克有自信自己現在的實驗方向就是朝著核反應爐發電的目標。如果他真的達成,那全世界的能源生活將有全新改變,找到毫無污染的全新能源。

法蘭克的夢想也是這個俱樂部成員的共同夢想,要加入這個俱樂部,必須可以放在桌子上的核反應爐,且反應堆要成功地使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發生聚變,如同小型行星一樣發出光和熱。

不過有很多人好奇,哪來那麼多人可以創造出核反應爐,首先這些核融合反應爐,並沒有獲得科學界的正式承認,因為它們無法真的運作。根據了解,這些科學家自製的核反應爐基本上都是以小型鋼球為主,鋼球上纏繞著電線和試管,上面還有玻璃視窗以供觀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使用自製核反應爐發電還是一個非常遙遠的目標,因為反應堆所產生的能量小於消耗的能量。

※去看本文的最初原始報導並給蕭老師建議:http://wenews.nownews.com/news/1/news_1562.htm→※去看本文的最初原始報導並給蕭老師建議
※去看蕭老師實驗情形的影音檔:http://wenews.nownews.com/news/1/news_1979.htm※去看蕭老師實驗情形的影音檔
尋找新能源與替代能源是當前科學家的重要課題,許多人將希望寄望在無污染的核融合上。WEnews公民記者日前報導,新莊一名蕭姓補教老師在家研製出核反應爐,目的也在於此。而在美國就有一群業餘的物理學家、科幻小說家聚在一起,組成「核反應爐俱樂部」跟蕭老師做同樣的努力。

這些在美國匹茲堡的俱樂部成員,他們的實驗室跟蕭老師相同,就是在各自家裡的地下室、後院,或者自己的簡單研究室。這些科學家的共通點是在家裡的實驗室,先建立起核融合反應爐的模型,然後準備經歷無數次實驗,來達到發電產生核能,而他們的夢想也在去年9月被媒體所披露。一名業餘科學家法蘭就說「我有一個夢,那就是讓我的核反應爐發電。」

法蘭克其實是一家餐廳的老闆,但是對於核能的瘋狂,跟許多人一樣自己變成科學家。法蘭克有自信自己現在的實驗方向就是朝著核反應爐發電的目標。如果他真的達成,那全世界的能源生活將有全新改變,找到毫無污染的全新能源。

法蘭克的夢想也是這個俱樂部成員的共同夢想,要加入這個俱樂部,必須可以放在桌子上的核反應爐,且反應堆要成功地使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發生聚變,如同小型行星一樣發出光和熱。

不過有很多人好奇,哪來那麼多人可以創造出核反應爐,首先這些核融合反應爐,並沒有獲得科學界的正式承認,因為它們無法真的運作。根據了解,這些科學家自製的核反應爐基本上都是以小型鋼球為主,鋼球上纏繞著電線和試管,上面還有玻璃視窗以供觀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使用自製核反應爐發電還是一個非常遙遠的目標,因為反應堆所產生的能量小於消耗的能量。



記者黃志偉/台北報導
過年9天的長假你都在做些什麼事情呢?新莊蕭姓理化補教老師利用這段時間,獨立完成桌上型的核反應爐,在此之前英國也有個新聞,66歲的退休老師在家中組裝一台山寨版的「核反應堆」,然而新莊蕭老師卻是年僅37歲,完成了這個實驗之後,原本打算寫成部落格,後來看到簡易又好玩的WEnews平台,因此將這個核反應爐實驗過程PO上WEnews(請見http://wenews.nownews.com/news/1/news_1562.htm)。

擁有美國紐澤西Ratgers大學化工碩士學歷的蕭大為老師,在2003年回到台灣,家人原本希望他能到學校教書,但蕭老師發現當時學校的師資過剩,因此轉而投入補教業。

興趣廣泛的蕭老師,由於不喜歡看電視,除了教書之外就多出很多時間,一開始玩樂器,而且蕭老師不需要找老師教,學習能力強的他只看書摸索,而且還是一次玩了鋼琴、薩克斯風、打鼓,現在已經能有模有樣地演奏,不只唸書行,音樂也能無師自通。

此外,在蕭老師的家中實驗室還可發現到兩具天文望遠鏡,觀星象也是他打發時間的活動。

大約2年前,蕭老師感受到全球因石油價格飆漲的危機,尋求新能源將是人類相當重要的事情,因此想到可以從重水中取得氫的同位素氘,將氘置於強大電場中,經由產生碰撞發生融合反應,能產生熱能。

為了做這個實驗,在沒有任何贊助與資源下,蕭老師陸陸續續投入約30萬元,購買所需的儀器,包括能產生4萬伏特高壓電的電源供應器就高達17萬元,請鐵工廠打造小型的容器,材料的部份,重水一小瓶100克就要2千多元,用來做絕緣的氧化鋁等等。

蕭老師的實驗不僅沒有專業上的資源支持,也沒有獲得家人與朋友的認同,他們都覺得浪費時間又花錢做這種實驗,真的會有成果嗎?但蕭老師卻沒有放棄,而且還將這些實驗的過程與結果,投書給馬政府,總統府也都有寫信回覆,雖然沒有給予實質上的資源,但卻也因此深深安慰了蕭老師。

蕭老師認為,核融合所需要的領域相當廣,因此PO上Wenews讓更多人來分享(http://wenews.nownews.com/news/1/news_1562.htm),希望能與不同領域的人互動,有興趣的話還可一起來研究,期盼能做出普及化的能源,就跟他一樣,家家戶戶在家中就能生產能源。

※去看本文的最初原始報導並給蕭老師建議:http://wenews.nownews.com/news/1/news_1562.htm→※去看本文的最初原始報導並給蕭老師建議
※去看蕭老師實驗情形的影音檔:http://wenews.nownews.com/news/1/news_1979.htm→※去看蕭老師實驗情形的影音檔

打造鋼鐵人不是夢? 理化老師自製桌上型核反應爐

台灣也會出現「鋼鐵人」嗎?如同電影《鋼鐵人》主人翁東尼史塔克一般在家埋頭研發,一位在新莊的蕭姓理化補教老師,在沒有任何贊助與支援之下,獨自在家中花了2年的時間,製造出小型核反應爐,就跟東尼胸口的小型核反應爐一樣,蕭老師製作出發出紫色光芒的核反應爐,在網路上成為話題。

擁有美國紐澤西Ratgers大學化工碩士學歷的蕭大為老師,利用課餘閒暇的時間,在沒有贊助、研究團隊的幫助下,自行在家中獨立研發出桌上型的核融合反應爐。蕭老師在過年9天的長假中,累積無數次的失敗之後,終於首次完成核反應的實驗,拍下照片與研究心得,PO上WEnews(http://wenews.nownews.com/news/1/news_1562.htm)。

蕭老師表示,2年多前,看到石油價格飆漲,就想研究能透過自然界的能源轉換成我們可以用的電,原先想要利用太陽能、風力等方式,但發現到無論以何種發電方式,都不可避免到儲存的問題,因而著手研究燃料電池。但蕭老師發現,電池所能存放的電力其實能使用的時間有限,以電池來儲存其實是很不符合經濟效益的,就想到要用取得較容易的氫氣來儲存,而氫的同位素「氘」,置於強大電場中,讓它們產生碰撞,發生融合反應來產生核能。

↓圖:新莊市理化蕭老師獨自在家中完成核反應爐。(攝影/記者黃志偉)


大家一聽到核能,就想到恐怖的放射性問題,蕭老師表示,核融合與核能發電或核子彈不同,核能發電與核子彈的原理都是以鈾為元素,撞擊原子產生核分裂,釋放出驚人的核能,但同時也會放射出許多具有輻射污染的X、Y、γ等射線,因此深受環保人士的討伐。

而「核融合」的方式則是先由可由海水中取得的「重水」,電解出所需的氘元素,雖然氘元素在反應時會產生有放射線的「氚」,但因在密閉的反應爐內,而且氚生成後隨即又與氘反應,生成氦元素,對環境沒有任何汙染。

蕭老師表示,有科學家預測,全球鈾元素預計只能再使用100年,而核融合所需要的重水,卻是在取之不絕的海水中,重水:海水=1:6700,而僅僅只要4克的氫氣,所產生的熱能相當於800噸的石油,如果以重水用核融合的方式產生的能源能運用到消費性產品,將會對人類歷史做了相當大的變革。

↓圖:蕭老師製作的核反應爐內,產生熱能所產生的紫色光芒。(攝影/記者黃志偉)


蕭老師認為要做到核融合並不困難,已經應用的就是氫彈,但是氫彈是不受控制的,釋放出來的溫度最高可達1億度,地球上所有東西都無法抵擋,難怪氫彈能無所不摧。對人類有幫助的研究,則必須是所產的熱能可以被有效利用,並且能夠持續性地輸出能量,不過目前要觸發核融合反應必須要消耗能量,以蕭老師的作法,就是使用能產生4萬伏特的高壓電,促使電子產生碰撞,而釋放出熱能,但熱能僅僅持續數秒鐘而已,目前世界記錄為日本所創的27秒,也就是說,如果想要有熱能就得不斷打出高壓電去迫使電子碰撞,這樣的方式不符合經濟效益,也就是無法商品化,而這就是目前蕭老師最想突破的難關。

為了突破這個難關,蕭老師將更換核融合的媒介,改成以磁場的方式,做出「磁鏡」,把帶電的質子迫使碰撞並結合,在切斷外界能源後還能夠持續利用磁場反應不斷發生,所得的效益就會較高,才會有可能應用於實際的商品之上。

蕭老師認為,自己的研究還不是最好的,因此才會透過Wenews來做曝光,希望能藉此獲得更多不同領域,且有興趣的同好共同來研究,真正能研究出替代性能源,造福全民。

相關知識:

核融合,又稱核聚變,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並伴隨著巨大的能量釋放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原子核中蘊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變化(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種原子核)往往伴隨著能量的釋放。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變化為輕的原子核,叫核分裂,如原子彈爆炸;如果是由輕的原子核變化為重的原子核,叫核融合,如太陽發光發熱的能量來源。

相比核分裂,核融合的放射性污染等環境問題少很多,而且其原料可直接取自海水中的氘,來源幾乎取之不盡,是理想的能源方式。

目前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受控制的核融合,主要如氫彈的爆炸。但是要想能量可被人類有效利用,必須能夠合理的控制核融合的速度和規模,實現持續、平穩的能量輸出;而觸發核融合反應必須消耗能量,因此人造核融合製造的能量與觸發核融合的能量要到達一定的比例才能有經濟效應。科學家正努力研究如何控制核融合,但是現在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核分裂,又稱核裂變,是指由較重的(原子序數較大的)原子,主要是指鈾或鈽,分裂成較輕的(原子序數較小的)原子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原子彈以及裂變核電站的能量來源都是核分裂。

早期原子彈應用鈽–239 為原料製成。而鈾–235 裂變在核電廠最常見重核原子經中子撞擊後,分裂成為兩個較輕的原子,同時釋放出數個中子。釋放出的中子再去撞擊其它的重核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而自發裂變。原子核裂變時除放出中子還會放出熱,核電站用以發電的能量即來源於此。

由於每次核裂變釋放出的中子數量大於一個,因此若對鏈式反應不加以控制,同時發生的核裂變數目將在極短時間內以幾何級數形式增長。若聚集在一起的重核原子足夠多,將會瞬間釋放大量的能量。原子彈便應用了核裂變的這種特性。製成原子彈所使用的重核含量,需要在 90 % 以上。

核能發電應用中所使用的核燃料,鈾-235 的含量通常很低,大約在 3 % 5 %,因此不會產生核爆。但核電站仍需要對反應爐中的中子數量加以控制,以防止功率過高造成反應爐熔毀的事故。通常會在反應爐的慢化劑中添加硼,並使用控制棒(銀--鎘合金製成)吸收堆芯中的中子以控制核分裂速度。

核衰變,是放射性元素自發地釋放放射線和能量,最終轉化為其他穩定元素的過程。放射性元素在發行衰變的時候,根據元素的性質可能放射出 α 射線、β 射線、γ 射線以及俘獲電子等。放射性衰變都有一定的周期,並且一般不因環境而改變,這也就是放射性可用於確定年代的原因。由於一個原子的衰變是自然地發生,即不能預知何時會發生,因此會以機率來表示。假設每顆原子衰變的機率大致相同,例如半衰期為一小時的原子,一小時後其未衰變的原子會剩下原來的二分之一,兩小時後會是四分之一,三小時後會是八分之一。

原子的衰變會產生出另一種元素,並會放出 α 粒子、β 粒子或微中子,在發生衰變後,該原子也會釋出 γ 射線。衰變後的實物粒子靜止質量的總合會少於衰變前實物粒子靜止質量的總和,根據質能方程,能量可以表現出質量。當物體的能量增加 E,其質量則增加 E / C2,當物體的能量減少 E,其質量也減少 E / C2,如果一個原子核衰變後放出實物粒子,假設該原子核在衰變前相對於某一貫性參照物靜止,衰變後的新原子核和所放出的實物粒子相對於該慣性參照物運動,即對於該慣性參照物而言,新原子核和所放出的實物粒子具有動能,當新原子核或所放出的實物粒子與其他粒子發生碰撞,它便會失去能量。因此,衰變前和衰變後質量和能量都是守恆的,粒子的靜止質量則不守恆。如果該原子核放出光子,同樣的,光子也具有質量,但沒有靜止質量。通常衰變所產生的產物多也是帶放射性,因此會有一連串的衰變過程,直至該原子衰變至一穩定的同位素。

發生核衰變的放射性元素有的是在自然界中出現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如碳–14,但其衰變只會經過一次 β 衰變轉為氮–14 原子,並不會一連串地發生。也有很多是經過粒子對撞等方法人工製造的元素。


極限DIY之核融合反應爐  新增一些疑問解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81&t=3961596&p=1
台東大學有人做出核融合啦!!!
http://disp.cc/m/#!tread-163-7P0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