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說謊瞳孔會放大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王道一利用「眼球追蹤技術」,研究分析人類說謊的生理反應,結果發現講話愈偏離真實的受測試者,瞳孔放大愈越大,眼睛焦點也會不自覺地集中在與真實狀況有關的事物上。


王道一以「小木偶的瞳孔」形容自己的研究主題,他透過網路公開徵求近三十位大學生,分別扮演股市分析師和投資大眾,利用電腦結合眼球追蹤儀器觀測攝影受試者在回答各種問題時,瞳孔大小變化及眼睛焦點的注視位置變化。結果發現,受試者回答時若口是心非,瞳孔放大率會比實話實說時增加五到十%,講的話愈偏離真實,放大率就愈大。此外受試者說謊時,眼睛焦點會不自覺集中在自己心裡認為的正確答案上。

王道一指出,「我接下來想做的研究,美國CIA(中央情報局)說不定會很有興趣,我想要知道有沒有人可以抑制生理反應反制測謊!」

本屆「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共有數理組朱明文、梅津敬一、葉鎮宇、簡韶逸、蘇維彬;生命組李宗玄、洪慧芝、郭文瑞、湯學成、楊慕華;人文組王道一、邱訪義、黃舒芃、劉紹華和鄭凱元等十五位學術新銳,各獲廿萬元獎金。

眼球追蹤技術 (Eye Tracking)的應用與陷阱
眼球追蹤技術看起來真的是酷炫勁爆,使用得當的話也的確能夠得到相當有用的數據許多大型企業如微軟、紐時等都會以eye tracking的技術來做視覺的使用性檢測,Yahoo!也有使用這樣的裝置來協助他們做網頁編排,可見這樣的裝置與方法確實有它的用處,但是這種技術卻有一些陷阱,需要在使用之前謹慎考慮清楚。

.  Susan Weinschenk在2009年一場於芝加哥舉行的SES (search engine strategy)研討會中曾提及七個eye tracking的陷阱:

一、低估指導語的影響力
在任何正式的實驗當中,主試者給予受試者的指導與都必須仔細考量,避免任何引導、預設立場,或是暗示,確保受試者在實驗中能夠忠實地做出反應。然而,即使是給予相當中性的指導語,不同的指令下眼睛視線的移動方式也會不同,這種現象早在1967年的時候就已經被證實了(Yarbus, 1967)。
Yarbus的實驗中,給受試者觀看下圖左上的照片,並且給予不同的指導語,可以發現眼睛視線在照片上移動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由於不同的指導任務目標會導致如此不同的視線移動,因此在實施測試之前,必須先想清楚自己到底要測試什麼。


Source: Eye Movement and Vision, Yarbus, 1967

1. 沒有指導語  2. 觀察照片中人物的社會經濟地位 3. 猜測年齡
4. 猜測照片中訪客到來之前,主人正在做什麼?
5. 請記住照片中人物的穿著  6. 請記住照片中人物與物品的擺設位置
7. 請問訪客與主人多久沒見面了?

二、抱持著「視線停留越久,表示投注了更多的注意力」的看法
事實上,視線的停留並不一定代表一個人正在投注注意力。 人們常對眼前的事情視而不見,或是只是眼神渙散地盯著某一個點發呆。我個人就時常找不到近在眼前的東西,也時常盯著螢幕的左上角發呆。

三、低估制定使用性測試流程的重要性
跟指導語相同,一個制訂完善的實驗流程可以協助實驗進行順暢,避免不必要的變項在實驗過程中被引發出來。由於人的視線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移動,在執行相關實驗的時候,諸如詢問問題、要求回想等實驗中可能會出現的事件,都會讓受試者的眼神胡亂移動。

四、低估資料分析所需要的時間
這點對於我來說簡直就是切身經歷。在研究所的論文實驗中,我必須用儀器去測量腦波與心電圖,這些raw data以每秒至少256筆的頻率被記錄下來,一個十分鐘的實驗就有15萬筆以上的資料,還要經過去除雜訊、過濾離群值等等雜七雜八的手續,確實能把一個人逼瘋,而這還只是一個受試者的其中一個實驗階段。當實驗時間拉長、受試者數量增加、實驗變相變多,光是要複製貼上這些raw data到excel裡面檢視過濾也足夠一個人耗上數十小時的不眠不休。

五、低估時間效益比
身在企業,尤其是台灣企業,你很少有這麼多時間來搞這種潛在效益高的事情,更何況有時候花了大把時間又整理不出個具體結果時,很難得到上層認同。而在上一點的資料分析與整理,很可能就是拉低時間效益比的最大元兇!

六、讓人被大量訊息淹沒
不只處裡數據的人可能被淹沒,當這些資訊要呈現給客戶、同事或是主管的時候,也必須小心拿捏,避免這些對象被大量訊息給淹沒。


Source: Flickr - Rob Enslin

七、 迷失於過多的功能而忘記實驗初衷
這個新穎而有趣又強大的工具可以給實驗者許多訊息,但是使用性測試的最主要目的便是要基於這些資訊,整理出一套合理的、口語化的、質性的建議,切記這才是使用工具的目的。

.  七個陷阱之外,我還有一些其他想法。在以前唸心理系的時候,知覺心理學裡面就有整個章節在探討人類視線移動的策略以及特性;在攝影課程當中,影像美學的老師也嘗試以這樣的基礎教導我們拍照時的構圖技巧。盡管這些視線移動大多是用於自然環境、照片、畫作當中,與網頁設計可能有些許出入,不過對於eye tracking有興趣的人,我認為知覺心理學的教科書還蠻值得瀏覽一番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