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人類將進入「全面的光世代」,國立清華大學的物理系教授果尚志今天在「全球最小的半導體雷射」研發成果記者會上指出,在光科技全面應用後,電腦CPU的處理速度將可加快1,000倍,協助未來發展高速、寬頻、低功耗光運算器與光通訊系統。
清華大學的物理系教授果尚志、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系教授施至剛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科會的經費支持下,研發出史上最小的半導體奈米雷射,該研究成果於7月27日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上。
如果「電」是科學界在20世紀的研究主軸,「光」將是21世紀的研究主軸,果尚志教授指出,目前電腦CPU採用「電晶體」技術,速度最快達到10 GHz,但是如果成功運用「光科技」,速度可加快1,000倍。除了運用在電腦CPU的光運算,光科技還可應用在光傳輸(光纖網路)、光儲存等。
果尚志教授指出,科學家在過去之所以無法突破光科技之運用,原因在於受到基本的物理限制─光學繞射極限,但是研究團隊以「電漿光子學概念」成功的研發出全球最小的「半導體奈米雷射」。他說這是一項基本的物理突破,人類將開始進入光世代。
光學科技的應用層面極廣,包括高解析度光學顯微鏡、光刻微影術、光數據儲存,而且在生物學、電子學、光子學、資訊/通訊科技等領域都可以運用。然而果尚志教授也指出,這個成果只是初步的「物理突破」,離未來商品化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因為還有很多複雜的相關問題必需克服。
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指出,這個研發成果對台灣的高等教育別具意義,因為這次的研究「不是別人做過的再做一次,而是自己的研究突破。」他說,台灣需要這種發展,如這次參與研究的博士學生把生命投入在研究上,把台灣的科學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也證明台灣還有很大的科技潛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