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仿生隱形眼鏡及電力線作為天線

Bionic_contact_lens (仿生隱形眼鏡)

http://en.wikipedia.org/wiki/Bionic_contact_lens






仿生隱形眼鏡動物實驗成功 可直接在「眼前」投影


     可以直接把影像投影在眼睛前面物體上的最新一代隱形眼鏡,顯然已在成功的動物實驗後離現實更近,科學家如是說


    根據BBC引述美國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說法,關於這種仿生隱形眼鏡的初期測試已經初步證明這種裝置的安全性,而且也確認概念確實可行;但眼晴仍有不少障礙有待克服,例如找出更合適的電力來源。

根據微機電與微工程期刊報導,目前仍顯得粗糙的原型裝置採用的無線電池,必須在數公分的距離之內才能供電讓裝置運作;而其微電路目前也只足夠供一個發光二極管使用。

不過好消息是,在兔子身上進行的初步安全性測試結果良好,並沒有顯著的副作用發生,讓研究人員對該計畫更具信心。

研究人員希望能再增加數百個畫素到柔軟具彈性的鏡片上,以產生出複雜的全息影像。

舉例來說,駕駛人可以配戴這種仿生隱形眼鏡以將導航路線、車速等資訊投影在擋風玻璃上來觀看;此外,這種鏡片還可以將電玩遊戲的虛擬世界帶領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此外,甚至還可以透過與安裝在配戴人身上的生化感測器結合,顯示最新的醫療資料,例如血糖數值等等。

Shwetak Patel,美國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

2011年度美國麥克亞瑟“天才獎”得獎人

Shwetak PatelWashington'大學教授; 專門研究結合計算技術,計算機科學和電機工程解決健康和能源問題

 Shwetak Patel 教授 的研究, ipad 的應用,iPhone的應用

對牆壁說話            科學家開發牆壁互動介面


在現代化的生活中,我們處在充滿電磁輻射的環境裏,而微軟與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出了能結合這些電磁波與電腦的方法,使建築物的牆面成為觸控面板。

據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的《科技評論》(Technology Review)報道,這項技術可使電燈開關、立體音響、電視、溫度調節和保安系統等都能在屋內的任何地方進行控制,也能創造新的遊戲介面。

據一名資深的微軟研究員表示,空氣中到處都有電磁波,天線可以收取其中部份的信號,而人體也可以是天線。當人去觸碰有佈線的牆面時,就可像天線般傳出背景輻射,依照牆面和人的位置產生出可辨識的電子訊號,讓四周的電器接收。就像坐在沙發上,一碰後面的牆壁就可調整音響的音量大小。

在一項測試中,測試人員帶著靜電手環,有一條電線連接手環和類比/數位訊號轉換器,將資料從手環傳到背包中的筆電,藉由機器學習(Machine-learning)演算法處理資料,以偵測測試人員在屋內的地點、接近牆面與觸碰點。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電腦科學工程與電子工程系教授佩特爾(Shwetak Patel)說:「現在我們可以把牆壁變成觸控輸入介面,下一步就是做資料即時分析和縮小系統,亦即使用手機或手錶而非筆電。」







諾基亞變形手機定位追蹤器

    還記得之前提過的諾基亞“不倒翁”手機定位追蹤器嗎?還記得將藍牙遠端控制,投影儀等技術融於一身的mozilla seabird概念手機嗎?人們的需求無限,對於手機功能的想像空間也就像宇宙一樣浩瀚無邊,這些想法好像第一時間都會出現在大學校園裏面,儘管有可能這只是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但卻讓我們看到了手機更加美好的未來。近日,一款名為SqueezeBlock的產品在華盛頓大學誕生,它革新式的外觀以及出色的功能或許能給下一代手機產品一些啟示。
    這款名為SqueezeBlock的產品的外觀非常的獨特,看上去像是一款被人咬掉一角的巧克力,這款手機定位追蹤器是可以根據手的壓力改變形狀的,在它的機身內有一個小型的發動機,機身上有很多電阻,當手的力氣變大時,這些電阻會改變,這些資訊會回饋給發動機,發動機就會調整機身的形狀。來資訊,電量不足,有人在Twitter上給你留言,這款機器同樣可以根據不同情況改變自己的形態。
    試想一下,如果手機電量不足,手機定位追蹤器的外型就變得像一根蔫掉的黃瓜,是不是有趣呢?這款概念機的提發明者是Shwetak Patel,他是華盛頓大學的一名電腦工程師,“無需看手機,通過手機外型就可以知道是不是有短信或者新消息,是誰來電,豈不是很方便”,對於自己的設想,Shwetak Patel這樣描述到。希望可以早日看到這樣的有趣的產品。




感測器將建築物的電力線作為天線使用     

分佈在大廈的無線感測器能夠監控任何事物,從濕度、溫度到空氣品質和光線強度。這看起來是個好的科技,但很大的麻煩在於每隔一年就需要更換一次這些感測器的電池,因為大多數的無線感測器傳輸資料是要逐漸損耗電池能量的。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一個方法來減少感測器傳遞資料時損耗的電能,即利用大廈內部的電線為傳播信號的天線。這個方式開闊了無線感測器的範圍,同時也使一塊電池使用時間延長至現有感測器的五倍時間那麼久。

        這項技術被稱為利用電力線基礎設施感測器節點(SNUPI,它以能夠與大樓牆裏的銅線路發生共振的頻率發送少量的無線資料,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與電子工程教授Shwetak Patel說到。銅線路可以在距離感測器15英尺遠的地方接受信號,並能夠表現的像一個巨大的信號接受觸角,以27兆赫的頻率傳播資料到連接大樓某處的電路出口的信號基地。

        “這個能量線路還有一個擴展作用,”Patel說到。當許多的低能量感測器只能夠有幾英尺的感應範圍,他說,他說他的雛形感測器能夠覆蓋一個3000平方英尺的家。在大多數的感測器方案中,Patel說,牆壁會阻礙感測器的資料傳輸,但是使用了SNUPI“房子裏越多的牆,我們的系統就應用的越好。描述這個工作的論文會在9月份丹麥的哥本哈根舉行的電腦普及會議上亮相。

        “大多數的關於樓內感測器節點的研究都視樓宇基礎建設為一個難題,杜克大學的電子與電腦工程的教授 Matt Reynolds說到。Patel的工作很有意思,因為它把問題變成焦點他說到。與其把大樓的電路線當成困難的一部分,步入當成解決問題方法的一部分。

        使用能量線路來傳遞資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在能量線路上應用寬頻或者是電力線寬頻,都使用能量網來提供互聯網的連通性。但是使用能量線路來增大感測器的感應範圍,並降低他們的能量消耗是很新穎的想法。

        研究人員的雛形感測器在傳輸資料到能量線觸角所使用的能量不到一毫瓦。在交流時甚至不到這個能量的十分之一。未來的樣式,Patel說,會降低感測器用於交流所使用的能量,並且包括應用於在感測器和基礎設施之間的雙向交流的接收觸角。這個技術能夠使感測器接接收確認所有的資料都已近被正確的接收。

        Patel建立起室內能量監測新興公司叫Zenzi,在今年年初把Zenzi賣給Belkin,又投資另一家公司來把SNUPI商業化。他懷疑這個方法能夠被用到更多的而不只是監測室內空氣品質它能被用於從可佩帶的感測器或是植入植物體內的醫學設備收集資料。事實上,Patel說,初步的研究已經被展示出來了,像很流行的計步器叫FitBit,它使用SNUPI方案能夠無線發送資料到一個信號基地,並且保持信號電荷一年之久,而不是現有的14天持續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