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與理想
只要天空還有陽光在照耀,我們就不怕大海中還有浪濤。
讓別人去做象牙塔中的安樂王子吧,我們的使命是要戰勝海上的風暴。
人生在世,既不要隨波逐流,也不必憤世嫉俗,需要的是清清白白地做人,兢兢業業地做事。
每座高山背後都有一道峽谷,人生旅途中怎能企望永遠是平坦的大路?
大海在風平浪靜之後也會出現洶湧波濤。只有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達光輝的彼岸。
許多人在研究“人生觀”,因為人們總希望有美好的人生。我倒建議有智慧的人去研究研究“人死觀”,因為只有當人們真正懂得了死之後,才能真正懂得生。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不在於活了多久,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是否為人們獻上了一顆赤子之心;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把幸福與美好的東西全部獻給他人。
不斷地用辛勤的創造、汗水和心血換來成果,來充實自己的生活,這才是真正有光彩、有活力的生活。
一個人對生活的哪一方面付出的精力最多,哪一方面的生活內容就是他生活的基調與主旋律。
人生在世,能把個人的喜怒哀樂置之度外,人就能變得超脫,心境也會較為安詳,這樣才能保持赤子之心、純真之情。
期望,是一種理想,它需要自己用辛勤的雙手與汗水,為了它的實現貢獻力量。
但那些長期期望、長期等待卻沒有實際行動的人,必然在期望與等待中浪費掉寶貴的精力與時光。
人生易老,人的生命階梯很快就會閃到自己的身後,去而不返,如若不珍惜,就像流水一樣:“濯足長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歲月當惜,寸陰必奪,一日不可虛度。人生是短暫的。
時間,對好人來說太少,對壞人來說太多。
有些人總是埋怨環境不好,認為環境惡劣,個人無法扭轉乾坤。
如果每個人都如此消沉,社會又怎能進步呢?
當你消沉時,那些意志力強的人已經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他們已經揚帆遠航了。
那些消沉的人之所以消沉,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進入積極的人群之中,他們也從來沒有享受到積極進取的樂趣。
我們的責任是給他們以精神力量,促使他們從消極的泥潭中拔出來,和我們一起前進!
有人說成功有三要素:一天賦,二勤奮,三機遇。
我認為人的成功是需要機遇的,但機遇不是等來的,有了天賦而無勤奮,一心只等機遇到來的人,往往總是在最後慨歎:“機遇為什麼總不屬於我呢?” 機會,是經常出現的。
然而,對那些胸無大志的人來說,機會總是從他們的指縫中溜掉。
其實,沒有機會只是弱者的推託之詞。
有些人眼高手低,總想摘取遠方的玫瑰,卻把身邊的薔薇踩在腳下。
聰明的人應當懂得,要想成就大事,應從小事做起。
生活,是一位公正無私的審判官。它不僅讓我們每個人學到生動、豐富、深刻的知識,而且會毫不留情地剖析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思想,將我們一切惱人的缺點、弱點暴露無遺。
人生,就像在運動場上,跑道提供給選手們的只是一個平等的起點,要想第一個沖過終點線,必須靠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意志、雄厚的實力、全部的激情以及必勝的信念。
人生,就是永遠進擊!從自身環境中尋找事業和理想的出路,把握生命之舵,有意識地在風浪中磨練自己的意志。
我欣賞這句話: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把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的人們。
人世間的事情確有難易之分,如同山有高低之別。
不論處世與爬山都需要克服困難,一個人有了信心、勇氣、毅力,才有可能戰勝困難,否則就會被困難嚇倒。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
俗話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意之事僅二三。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如果只看到陰暗面,總想到不如意,那他的生活剩下的就只有苦悶了。
聰明的人,在心靈深處要安裝一個“空調器”,冷時加點溫,熱時降降溫,這樣才可能達到平衡。
不甘於寂寞的人最寂寞,人只有甘於寂寞才不寂寞。
能忍受痛苦才能去除痛苦,不能忍受痛苦是最大的痛苦。樂觀地面對生活吧!你所處的境地也許正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它可能生長出最豐碩的果實。
用笑臉面對人生,處處是康莊大道,迎來的是更多的歡樂;
用悲戚面對人生,處處是崎嶇小路,迎來的是更多的苦難。
人生,是需要選擇的,
雄鷹選擇蒼穹,
麻雀選擇屋簷,
駿馬選擇疆場,
青蛙選擇淺塘。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於另闢蹊徑,如果只會踩著前人的足跡前進,是無法找到世外桃源的。
從沒路的地方走出的路,才是新路。敢於向荊棘叢生處邁出第一步的人,才是值得敬佩的人。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粒沙子。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
人與事皆如此。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生活在矛盾中,既要看到彼此間的異,又要看到彼此間的同,同中有異,異中也有同。
善於求大同存小異的人,生活中就會少些無謂的衝突,多些歡樂。
信心之火,信念之火,信仰之火,是需要助燃的;
即使燃起之後仍需要不斷地加油;
聽一支美好的歌曲,
讀一首好詩,
聽一次激發前進的演講,
就可能把火燃得更旺。
自私、嫉妒、頹喪、失意,是不利於身心健康的,它們如精神的細菌,侵蝕人的心靈。
我們要善於用精神之友來驅除精神之敵。
人之初,性本善。然而,社會往往把相反的東西也教給了他,使人在成長過程中增添了某些惡習。
在這裡我要告訴人們:
行善雖然未必得到幸福,但作惡肯定沒有好結果。
在遭到厄運的時刻,回憶幸福是一種痛苦;
在幸運到來時,回顧過去的不幸遭遇,會感受到更大的幸福。
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人,很難理解別人的不幸;遭遇過不幸的人,往往更加同情他人的不幸。
帝王宮廷的歌舞歡樂,往往是表面虛偽的,憂愁卻是隱蔽而真實的。
窮人家,展開笑顏時倒常常是真情實感。
從來都沒感受過幸福的人,或許並不是真正的不幸;
只有那些曾經幸福過,卻又失去了幸福的人,才真正感到不幸。
當你身處幸福的時候,不要忘記世上還有許多不幸的人。
有些人直到死神將降臨時,才想到用自己的財富去幫助處於困境中的人。
其實,這是用別人的財富去施捨,已經失去了助人為樂的本來意義。
當你自己得到幸福時,我要告訴你:不要忘記那些把心獻給你的人。
我還要提醒你:當那些把心獻給你的人的心都冷卻了的時候,你將失去一切。
遭遇到失敗的痛苦,不一定全是壞事,壞事往往能生出好的結果。
經歷失敗與痛苦後,你將更明白事理,這也許是值得珍視的規律。
戰勝了困難,實現了理想目標,是值得慶倖的,但決不能停滯不前。
因為,在競賽中達到第一個目標,僅僅是第二個目標的開始。
人是有巨大潛力的,當遇到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時,善於開掘自己潛力的人,方能展示自己的才華,顯示出自己的力量。正如璞玉經過銼削琢磨之後才顯示出內蘊的光華。
依賴是沒有出息的。俗話說:靠山山倒了,靠人人跑了。
翻開人類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過分依靠別人的人將一無所成;
相反,那些擺脫束縛,脫離靠山的人卻能成就大事業。
有些人總是埋怨自己沒有才華和能力,實際上人的能力是抵禦困難的結果,能力是戰勝困難後開出的花朵。
什麼都不懂的人,什麼也不懷疑;什麼都懷疑的人,什麼也不真懂。
一個正常的人應當理智、科學地對待客觀事物,該疑則疑,不該疑則不疑。
有人認為英雄造時勢,
有人認為時勢造英雄;
我則認為,
有了具有英雄才智的人,
又有了產生英雄的時代,
才使英雄成其為英雄。人生鬧劇,如過眼雲煙,匆匆來去。
人生悲劇,卻可以喚醒人心中沉睡的潛能,在艱難困苦面前,磨練出一個普羅米修士式的英雄。
留戀過去,埋怨現實,幻想未來,
這也許是許多年輕人的共性。
我主張:
總結過去,珍惜現在,創造未來。
在黑夜相信光明將至,
在冬天相信春天將至,
在無望裡看到希望將至,
總之要看到人生之光,要有生命的嚮往。
天下最大的失望,是有理想不能實現,有志向無法達到。
一個人看准了目標,選擇了途徑,就是沒有相應的智力與體力,最終只落得壯志難酬。這無疑是一種悲劇。
因此,平時的儲備是最重要的,我欣賞這句古語:“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經濟窘迫,事業慘澹,生活艱難,是一種興奮劑,必將促使那些決計有所作為的人,挖掘自己的潛力,戰勝困厄,取得新的勝利,這是一種自我超越。
一個人在工作上要竭誠盡智,精益求精,但在榮譽與享受上不要過分要求。
如果說有十件好事,你能占三四成就可以了,企圖把十件好事全獨佔了,其結果只能落個失意與失望。
山脈有崎嶇坎坷,海洋有波峰波谷,人生有艱難險阻,這些都是自然規律。
它讓人們懂得世界上沒有平靜的海、平平的山、坦直的路。
人生在世,總要為社會辦事,生是責任的開始,死是任務的解除,在任職期間應盡職盡責,解除任務後仍存留餘光餘熱。
團結,就是力量。我一直相信這是真理,即使平庸的人的結合,也會形成一種力量。
什麼是精誠團結?
身雖兩人,卻是一條心;
人雖眾多,卻有一個共同的志向。
人生,兩手空空來;人去,兩手空空走。世界一切,只為我所用,並非為我所有。
我們中國,具有傳統的精神文明,具有一種其他民族不可比擬的深厚而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情感。
這種傳統文明,這種民族意識和情感,是任何東西也不能摧毀的,凡是炎黃子孫都被它所吸引,形成一種堅固無比的精神支柱,形成一種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立於世界強者之林,首先需要有向心力、凝聚力。如果沒有向心力與凝聚力,就像一盤散沙,最後必然四分五裂。
一個中國人,如無愛國之心、報國之志,怎能算得上炎黃子孫?
一個中國人,如無強國之才、建國之行、衛國之勇,怎能對得起我們的祖先與子孫?
只有認真研究人類歷史,你才會真正感到:中華民族何其偉大,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何等輝煌。只有比較才有鑒別,只有對照才能見真義。
我們中國人不應有傲氣,但必須有骨氣、志氣、豪氣、勇氣。
愛國的高風亮節,是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向前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量。
什麼是正氣呢?
正氣就是所謂浩然之氣,即孟子所說的——“其為氣也,至大至剛”,“塞於天地之間”。
有了英雄而不知利用,有了領袖而不知愛戴,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可悲的。可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生活是奔騰的江河,日夜奔向前方。
在川流不息的生活洪流中,有漩渦,有激流,有迴旋,有浪花。
理想的生活,應該是美與德的水乳交融,應該是崇高理想與奮鬥精神的和諧統一。
風向是人力難以改變的,但人卻可以左右風帆。
一個人要有愛國之心、革命之志、獻身之德、自信之力、創造之欲、競爭
之能、遠見之明、廣博之學、團結之誠、赤子之情、求實之風、生活之趣,才
能形成一種美的力度。
我想告訴青年朋友,在對所處環境不滿時,一則不要心灰意冷;二則不能同流合污。而要首先強化自身,要有不消極的信心與勇氣,同時,還要有向惡劣的環境挑戰的信心與策略。莽撞,於事無補,有損而無益。
正因為人類有一種對未來的嚮往,所以人類才有可能經受眾多的黑暗與苦難,把自己推向光明與希望的彼岸。
青春與事業
嚴複先生這句話很值得玩味:
“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 青春是生命之花、人生之詩。
把人生比作一本書,“青春”是書的第一章。聰明的人,不僅讓它有一個好的開端,而且逐步把它推向新的高潮。
青春,是值得豔羨的,因為它對任何人來講都只有一次。
當青春隨著時光流逝時,無論如何感歎也是無濟於事的。
青春與健康是寶貴的,只有當人們失去的時候,才懂得它們的價值。
孩提時代,是播種的時代,這時播下什麼種子,將來開什麼花朵;
青年時代,是既播種又耕耘的時代,這時付出多少辛勞,將來收穫多少果實。
許多有作為的人,在回首往事時,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青年人的字典裡應該沒有“困難”二字,有的只是奮進。
青年人是要超過老一代的,如果一代不如一代,人類社會怎能發展?
年輕的人要下決心超過前人;前人也要幫助青年超過自己。真正偉大的人,應當成為青年人的“人梯”。
一個有作為的青年,應該能自豪地說:
我在家庭中是一個好兒女;
我在學校裡是一個好學生;
我在社會上是一個好公民;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春天,是值得讚美的,因為它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季節;
青春,是值得讚美的,因為它是人生的起點;
春天過了,明年還會有一個春天;
人的青春過了,卻是永不再回。
任何人都想在人生歷程中幹出一些大事、好事。哲人們基於人類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幹大事、幹好事的人,都要在青年時期打下基礎。讓老年人的經驗與智慧來彌補青年人的缺乏閱歷與思考;
讓青年人的朝氣與衝勁來彌補老年人的遲疑,促進老年人的睿智。
人的天性是要美不要醜的,所以,人們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條件允許,總要盡心竭力美化一切,把美帶到生活中。
人的最大幸福,就在於尋求真理,發現真理,熱愛真理,為真理而犧牲自己。
幻想是青年的一大特點,“理想”好像天上的星星,這顆滅了,那顆又開始閃爍。
當一個人流露出“傷春”情緒時,我說: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當一個人工作不順心,總有壓抑感時,我告訴他: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當一個人工作有成績而自滿時,我說:
“詩非易作須勤讀,琴亦難精莫廢彈。” 當一個人問我應該怎樣做人時,我回答:
“春隨香草千年綠,人與梅花一樣紅。” 對愛與美的追求是精神的搏鬥,是靈魂的跋涉。
伴隨著這種不倦的追求,愛也就越充溢、越深刻,美也就越發顯示出它的光澤與神韻。
只有執著而頑強地追求愛與美的人,才能有所思,有所知,有所見,有所悟。
在一個新的、偉大的開創時期,人們必將追求一種新時期的美,特別是那種體現精神文明的心靈美,行為美。
戰亂與災難在殘害著真的、善的、美的東西。但同時又磨練了人們的意志,擦亮了人們的眼睛,使人們對假、惡、醜的憎恨與厭惡更加刻骨,對真、善、美的追求更加執著。
任何學科的前進,都需要有幾個執著的先行者,他們不僅有膽有識,還要有才、有學、有體,特別應當強調的是要有:
一、心志,
二、心力,
三、心氣。
一要有心志,有理想,有抱負,有遠大的志向,有不達目的決不甘休的決心。
二要有心力,一顆心要能承受各種重負,要敢於吃別人不敢吃的、難以吃的苦。
三要有心氣,一種氣貫長虹的浩然之氣。
三者結合,三者統一,才有可能登上新的高峰。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人成了社會前進的阻力,有人以混日子為生活宗旨,想方設法使自己付出的少些,得到的多些。
真正有志者,則會把個人的一切融匯到集體之中,先公後私,公而忘私。
忘我不是無我的意思,也不是自貶、自傷、自賤的同義語。
忘我是強化群體意識的基礎,是使群體在個體基礎上得到昇華,達到一個新的格調的一種基礎,是昇華的一種保證。
在事業上遇到逆境時,能繼續站在高坡上,面對困難微笑的人,是值得欽佩的。因為在他的心底蘊藏著一顆戰勝困難並取得勝利的種子。
當你遭遇到幾次嚴重打擊時,
當你準備向後轉時,
如果你是強者,就應朝著預定的方向再跨出一步,這也許要付出十倍的代價,但有了這一步的前進,勝利就可能屬於你。
世界上最值得稱讚的,是那些能透過今天看到明天的人。
他用智慧啟發人們,掃清迷霧,粉碎桎梏,使人類走上光明與幸福之路。
真正的強者,並不是能壓倒一切艱難困苦的人,而是不向任何艱難困苦屈服的人。
青春是生理與心理的年輕。
有精力,有信心,有勇氣,有幹勁,像激流,如夢幻,顯示了一種一往無前的活力,隨時隨地都迸發出一種智慧。
生理上的青春,稍縱即逝;心理上的青春,卻可伴隨自己積極向上的情緒而延長、持久,形成一種美的力度。
翻開人類的歷史,一切偉大都不會是馬拉松式的個人成績,而是若干人接力賽的成果。因此,我們強調要讓前人手中的火炬熊熊燃燒,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失敗面前停滯不前。
勇敢者總是把失敗看作登上更高一級平臺的階梯,因為失敗可以激發人更大的勇氣。
青春,是屬於年輕人的。可是只有到了老年才知道它的價值。
教育藝術家為什麼不能把人生體驗告知青年呢?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如果善於把老年人的人生體驗,盡可能早些告訴青年,則功德無量。
事業心,是一種熱愛,愛事業勝過一切,甚至包括生命。
人類社會之所以能戰勝重重困難不斷突破,不斷超越而前進,多是由於在每個崗位上都有一批勇於犧牲的“普羅米修士”,有一批“刑天”與“精衛”。所以,
有志之士的試金石,是看他是否有一顆金子般的不怕熔煉、勇於奉獻的誠心。
一個生活的強者,是一個敢於向命運挑戰的人;只有敢於向命運挑戰,才可能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怨天尤人,是弱者的行徑。
強者從不抱怨生活,決不浪費自己只擁有一次的生命。面對煩惱,揮揮手;
面對未來,闊步前進。每個困難的戰勝,都將贏得一座新的里程碑。
榮譽證書,只能說明你的過去,當你把它供奉起來沾沾自喜時,你實際上已經走了下坡路。
把榮譽置於腦後,把事業擺在面前,把困難踩在腳下,每次勝利後,又是一次艱辛的歷程。正視困難,正視艱苦,將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欣賞這種思緒:你別誇耀花的色彩,因為人們期盼的是新的果實。
競爭,是一種值得贊許的精神,優勝劣汰。與天競爭,與地競爭,與人競爭,是為了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
競爭,意味著創新,意味著突破,意味著發展,可以縮短現實與理想的距離。
一個有志者,在競爭中,不顧成敗利鈍,不怕甜酸苦辣。
學生在校學習,不僅要重視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與教師、同學交流中,去體察,去感受,並在不斷地交流中,經常進行心靈與智慧的碰撞。在其間所獲得的教益,是書本知識難以取代的。
友誼與真誠
人的情感是人內在能量的宣洩,它應當體現真善美,應顯示朋友之愛。
沒有友誼,生命之樹就會在時間的濤聲中枯萎;心靈之壤就會在季節的變奏裡荒蕪。
人與人之間的友情,是人與人之間事業的紐帶。
創造美好的事業,使人凝結成一種美好的聯結的力量。
真實的人總是敞開自己,希望有更多的人瞭解自己;虛偽的人總是封閉自己,他們從不懂得人間確有真誠在。
人與人之間失去了真誠,則不可能有真朋友。
如果你想獲得友誼與信任,你就必須首先付出真誠與信任。
對朋友有疑心,就無法相信朋友;
對朋友有疑念,就不能寬恕朋友;
對朋友有疑惑,就不會與朋友共事。
人的天性是不喜歡孤獨的。人需要扶助,而朋友是最好的扶助。
人是一種社會化的動物,人們為了生活,需要相互依存。
人們為了戰勝醜惡,贏得美好,需要一種東西把他們聯繫到一起,這就是友情,一種被人們珍視的、真摯的情感。
友愛也應是一種奉獻。
人要先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
人要自愛,才能得到別人的愛。
同志之愛應當是無所求的,無所求的愛才真誠、純潔,才能持久。
多獻納,多助人,多快樂!
當見到朋友失誤時比失誤者還難過,見到朋友成功時比成功者還高興,你們彼此之間一定是真正的友誼。
當看到別人取得成績時感到嫉妒,當看到別人失誤時幸災樂禍,那麼你們之間一定沒有友誼與真誠。
愛情與婚姻
什麼是真愛?
當你在無意間,把只屬於自己的一切,無條件地奉獻給對方;
當你所愛的人,遇到困難或遭遇不測時,自己心甘情願替他或她去承受一
切。
這才是檢驗真愛的尺度。
愛,是相互的。
當你癡心地愛著對方時,得不到回應是一種不幸。
當你已不愛對方時,對方反而更癡情地愛你,是一種更大的不幸。愛,失去任何一方的依託,不是默劇,就是悲劇。
沉溺於愛情的人,是愛情的奴隸。它會使人喪失意志與毅力。
愛,是雙向的。
愛人,才能為人所愛。
沒有你,哪有我?
沒有我,哪有你?
人間是需要愛的,既要愛人,也需要別人愛。
如果不能愛一個人,或被一個人所愛,那就把愛獻給一切人,或許會換來
人人對你的真愛。
愛,是人的心靈之花。
有了愛的種子,才有愛的萌芽;有了萌芽,才有可能開花結果。
人們期待著那至真、至善、至美的時代的到來。到那時人間會充滿了愛!
沉溺於愛情的人,往往失去聰明;
而無愛者,卻往往過分理智。
兩者加合除以二,或許最為相宜。
為了求得真愛,男人、女人都應當用理智克制自己脆弱的感情。
一個真正的有志之士,決不會被愛情困擾得發狂;
一個在愛情上失態的人,不大可能在事業上有偉大的作為。
人是需要愛的,得到愛是一種幸福,能真誠地愛別人,是更大的幸福。
古往今來,有眾多的詩人與情人訴說戀人離別之苦,其間有一點是共同的:
正是由於離別之苦,更強化了相聚之甜。
離別可能減弱泛泛之情,卻不能減弱熾熱之戀。
有如狂風吹熄的是蠟燭,卻能把大火煽得更旺。
多角的戀情,是應當即時結束的,多延長一天就預示著更多的苦果。
絢麗的友誼之花可以向一切人至誠奉獻;愛情如一顆明珠不可分為兩半。
愛情是美好的,但誰也難保愛情沒有挫折、沒有坎坷,問題只在於你怎樣對待它。
倘若你能做到不在失戀中消沉,乃至輕生棄世,而是以此激發自己的事業心,並通過自己堅忍不拔的努力,去摘取成功的桂冠,那麼它將給你帶來更大的幸福。這是古今中外正確對待失戀的強者給予我們的啟示。
過早地涉足愛河,只能使自己耗費寶貴的精力,甚至還可能過早地給生活帶來苦果。“愛情之舟前進一步,學習與事業之舟往往倒退兩步。” 如果你非要問我愛情是什麼,我只能告訴你,是詩,是夢,是美,是人生中美好的集結。
甜言蜜語不一定是愛情,海誓山盟不等於愛情,愛情是彼此心心相印,是夢中詩,是詩中夢。
愛情像天空,無比廣闊;
愛情像大海,無比深遠。
淺薄的人,覺得它單調;
深沉的人,才感到它的奧妙。
他們在探索中體會到那裡的愉悅、幸福、美好,彼此在廣闊天空中飛翔,在深遠大海中遨遊。
施捨,不是愛;
憐恤,不是愛;
同情,不是愛;
愛,就是愛,不能用施捨、憐恤、同情來取代。
真誠的愛,必須是無私的、忘我的、全身心的投入。
愛情是生命的火焰,失去它就失去了光與熱;但如果在生活中只有愛情而沒有理智與事業,也就失去了輝煌與成就。
讓愛情之花在事業的土壤中開放,而不要讓愛情氾濫成洪水,把自己的生命淹沒。
真正的愛,是千百次地犧牲自己換來對方的幸福,決不可能有一次以對方的犧牲來換取自己的快慰。
要獲得愛情的甜美,首先要使對方幸福,彼此在互愛中使感情逐步昇華。
愛,是沒有理由的,也是沒有條件的。講出理由的愛,講出條件的愛不是真愛,是交易,是情感的出賣。
真正的愛情,既是男女雙方互相的征服,也是雙方無條件的投誠。
金錢可以買到服從,但不能買到愛情。如果說金錢可以換來愛情,那麼無錢時必然換來失戀。
真正的愛情,不應該吞噬一個人的事業與理想,相反,應該鼓舞人,喚醒人內心沉睡著的力量和潛藏著的才能。
愛情,是一種複雜、聖潔、崇高的感情活動,它是由兩顆心彈奏出來的和弦,而不是一方彈出的獨奏曲。愛情需要的是一顆純潔的心、專一而真摯的情感、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這才是愛的真諦。
一對有著共同的理想與追求的情意深篤的夫婦,總要比一對佔有巨大財富而離心離德的夫妻要幸福得多。
愛情是美好的,美好的愛情應有她的真諦、她的格調、她的哲理、她的道德。
愛情的最初選擇未必就是最好的選擇。初戀的失敗未必就是不幸。
愛的締結,是兩個精神的結合,兩顆心合而為一,既要創建新的生活,創造新的生命,又要與落後、腐朽搏鬥;同時,也要克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與災難……
愛能使弱者增添力量,使強者更加堅強,使偉大的靈魂更加輝煌。
魯迅先生說:愛情,是需要更新的。既然如此,互愛雙方就應不斷地相互增補營養,在滋潤對方的同時也美化自己。
愛的初期,彼此應當多看對方的缺點,以使愛多些理智;
愛得久了,雙方都應多看對方的優點,以使愛更加濃郁。
托爾斯泰的見解是值得重視的:“所謂的愛,就是從眾多的人群中選擇一個男人或是一個女人,然後就決不再顧及其他的異性。” 水性楊花,朝秦暮楚,見異思遷……都是不足取的。
人的性愛是有排他性的。
莎士比亞頗有體會地說:“愛得越深憂慮越多,一點小事也要擔心,丁點兒的擔心滋長起來時,深沉的愛也就由此可見了。” 真誠相愛的雙方,決不會讓對方憂慮與擔心。
愛情生活中,也是有嫉妒心理的,但它不是其他生活領域中見到別人超過自己時的嫉妒心理,而是一種特殊的心態,聰明人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名詞,稱它為“醋意”,在它背後隱藏著的是一種深深的愛意。
戀愛是沒有模式的,世上沒有兩粒同樣的砂,天上沒有兩顆同樣的星,人間也沒有同樣模式的愛情。
我欣賞這句話:痛苦中最高尚、最強烈、最個人的,乃是愛情的痛苦—— 最痛苦也最幸福。
愛,如同煙波浩瀚的大海,深廣莫測。
美,如同哥德巴赫猜想,永無終極。追求愛,追求美,是人的天性,這種追求本身就蘊涵著無盡的愛,無終極
的美。
婚姻是愛的結合。
然而婚後需要互忍、互諒、互讓,更重要的是互助。
夫妻間仍能保持婚前的關懷與禮讓,那樣的生活就是人間天堂。
世界上有無愛的婚姻,世界上也有無果的愛情。
人類的愛情與婚姻完全統一之日,就是人類家庭與社會更加美滿和諧之時。
人世上的事就是那麼奇妙,一些人有愛卻不能結合,一些人無愛卻結成婚姻。
又有愛又成婚姻,是值得豔羨的,我讚譽它為“蘭芳碧堅”。
真正的愛,不單純是擁有,而且要有仰慕與互補。
對男人來說,戀愛時不要當奴隸,結婚後不要做君王。
男女之間友誼的進一步發展,會變成愛情;
而男女之間的愛情,往往不能倒退為友誼。
男子漢應當具有的品質——
“俠肝義膽”、“劍魄詩魂”。
愛,是一種感情,但也不完全是一種感情,它還包容著理智。因為真愛需要真知,只有真知才能真愛。
對一個人、一件事、一份工作、一樁事業,無真知,則無真愛。
無愛雙方的結合是一種自我束縛:
求愛是欺騙,結合是征服,離異是擺脫。
人與人之間的友情與愛意,一要有機會,二要靠緣分,無機無緣,只能說可遇而不可求了。
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在一生中沒愛過,是一大遺憾。
一個女人或一個男人沒有被人愛過,是更大的遺憾。
愛是不需要回報的,正如古詩所說:一片清江水,中涵萬古情。
愛情是一種責任、一種付出、一種奉獻,不負責任的索取,不是愛情。
愛情的魅力在於互愛雙方把彼此的一切融為一體,和諧、純潔又永相依存。
建立於金錢基礎上的愛情,隨著金錢的消失,愛情也會消失;建立於色相基礎上的愛情,隨著色相的消失,愛情也會消失;
建立於權勢基礎上的愛情,隨著權勢的消失,愛情也會消失。
愛情有一種無形的威力,它可以使愚笨的人變得聰明,它也能使聰明的人變得愚笨。
創造與革新
勇於向前,是一切成功者的格言。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缺乏成功者的素質—— 堅信自己有把失敗變為成功的決心與力量。
一個人要想幹一樁大事,必須勇往直前。
如果時時想到退路,永難取勝。
正如軍事家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必須破釜沉舟。
一位成功者說: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一開始就為自己斷了退路。
一個偉人是這樣成其為偉人的:在他走投無路時,幾乎喪失了一切,迎接他的是大禍臨頭,這致命的一擊,使其全部潛力蘇醒,促使他超越了時代,超越了自我,創造了奇跡。
沉悶的人生,是需要一種大的衝擊的。大衝擊或許就會帶來大覺醒。永遠沉悶難有大作為,正如尋常的境遇不能燃起生命的炸藥,爆發出兇猛的火焰。
為了人類的美好理想,披荊斬棘,破釜沉舟,不惜犧牲,不惜代價,這種人是值得讚揚的,因為只有他們才使得人類突飛猛進。
許多失敗者的教訓是遇事苟且、潦草,缺乏起碼的認真精神。
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事事從嚴,事事負責。不認真、不負責,是失敗者走向失敗的共同病根。
堅韌,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弱者在遇到困難與打擊時,經常由於懦弱而敗下陣來;
而那些強者,必然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去戰勝困難。
從一個困難走向另一個困難,其必然結果是從一個成功走向一個新的成功,循環往復以至無窮。
一個人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有很強的自信力與創造力。
一個人成功的大小,永遠超不過他自信力與創造力的大小。一個既沒有自信力,又沒有創造力的人能在事業上取得偉大成果,我們說,
天下絕無此事,人間絕無此理。
學我者生,似我者亡。
無論軍事家、政治家、文藝家都需要創新。
任何偉大事業的創造者,都不是依靠抄襲而取勝的。
抱殘守缺、蹈常襲故,決不能有大突進。
人類今日的進步、安康、幸福,無一不是創新者為我們創造的。
自己不幹事,誤認為別人也不幹事;
自己幹壞事,誤以為別人也不會幹好事。
這種人永遠不會對人類做出貢獻,更不會給人類帶來幸福。
要幹一件大事,要像永不離退休那樣竭誠盡智;
要幹一件大事,要像永遠不離開人世那樣活著,那樣信心百倍。
一些人雖然有聰明才幹,但在事業上卻屢遭厄運,他們的教訓是:
在遇到困難需要堅忍一步而繼續前進時,卻徘徊不前。
在遲疑的瞬間,與成功擦肩而過,失去契機,打了敗仗。
輝煌、成功、勝利都是值得慶倖與懷戀的。然而它們畢竟是“過去完成時”。
擺在每個人面前的是新的高峰、新的起點、新的挑戰。
一個人如果陶醉在過去的鮮花掌聲之中,實際上是擱淺在平靜的港灣。
未來的輝煌、成功、勝利將屬於那些有繼續奮鬥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的人。
堅定的信念、無畏的氣概、創造的精神、團結的藝術,是一切成大器的人的先決條件;
而認准方向一往無前,是一切成功者的座右銘。
一切成功的人,多是想前人不敢想、做前人不敢做之事的人。他們敢於另辟蹊徑,敢於突破。在他們成功後人們讚譽他是智慧的人,他會告訴你:只有智慧而無意志與毅力,必將一事無成。
人的追求是無盡的,正如人世間的道路是無盡的一樣。
艱難困苦對於生活的弱者來說,只能起絆腳石的作用;對於生活的強者來說,則是通向成功的階梯。
我們應該充分展現自己生命的價值;
我們要向昨天要經驗,向今天要成果,向明天要動力。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應該有所追求,沒有追求的人生是蒼白的,是不幸的。
“成功”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一個人為實現他的理想而不斷獲得道德、學識、才幹的提高,並借助於這些提高推動人類社會再前進一步。
世間的勝利、成功、幸福……的背後都充滿艱辛的勞作。
聰明人把難事當易事去做,愚笨的人把易事當難事去做。
一個人要善於觀察機會,在沒有看准之前,要像千眼神那樣仔細觀察;看准以後,要像千手佛那樣牢牢抓住。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一個沉溺於過去的人,是不會有出息的;然而輕易忘掉過去的人,現在和未來也都不屬於他!
讓別人去做生活的驕子吧,我們的使命永遠是開拓!只要你相信一個美好的明天會到來,那麼今天的艱難險阻又算得了什麼!
人都在追求不朽。
真正的不朽,是人活在世上時,用自己的雙手與心血鑄造的利民事業。
真正的不朽,是為一樁永恆的事業而獻身。
積極利用機遇的人是強者,消極等待機遇的人是弱者。拿破崙在打下一座城池後,有人問他:“再有機會,你是否還要攻下另一座城池?”拿破崙答:“機會,是人創造的。”我們說:“時代造就了英雄,英雄們在進取中做出了積極貢獻。”我欣賞“理直氣壯”這四個字。
理直,道不見得平,經常是崎嶇的,一個氣壯的人,可以通過崎嶇走向康莊。
測驗人的品質,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看他能否有一種堅強的毅力與戰勝困難的精神,對事業堅持到底,對同志一如既往。
猶豫、遲疑,站在河畔不敢涉水的人,永遠達不到河之彼岸。
一個長者臨終前說:我這一生為了做個完人,一直是謹小慎微。事到如今,我發現我既沒犯大的錯誤,也沒做大的貢獻;如有第二次生命,我寧可犯錯誤也決心不再做完人。
想像,是人的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善於教育的人,要善於啟發人的想像。
“人與動物的區別,正在於人能迸發出這種神奇的火花。”
“想像比知識更重要。” 人有了知識,又善於想像,使有限的知識得到創造性的運用,就可以一當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把自己從事的工作看作一種創造,就會變成一種享受,就會忘記疲倦,就會帶來快慰與榮譽。
失誤,決不等於罪過。如果把一切失誤都視為罪過,那些創新者、發明家,必然渾身是罪過。
未來,需要聯想與創造,一個不會聯想又不會創造的人是無法大幅度前進的,更不能突破舊的樊籬。
翻開人類歷史,那些有大作為的都是善於聯想又善於創新的人,這些人多是以博取勝。他們既懂自然科學,又懂人文科學;既能想到宏觀上有“宇觀”,又能想到微觀下有“渺觀”,通過借鑒對比,乃至廣泛實踐,在不斷磨合中達到
整合,在整合中磨合,最後實現新的飛躍。
教育與藝術
教育藝術家要有慧眼,不僅要看得寬,而且要看得深。
生活,如同一個萬花筒,五光十色,紛遝雜陳,令人目不暇接。
教育藝術家的超人之處,在於一覽大千世界,又明察秋毫之末。
善於觀察的人雖非神人,雖非預言家,但卻能從現在觀察到未來。
教育藝術家,和明天最貼近。
為了明天,為了未來,教育藝術家要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當後人讚揚大樹時也許不會記起栽樹人,當人們遷入舒適的新居時也許不會想起那些長期住在工棚的建築工人。
為了未來,總要有人去栽樹,有人去蓋房子,有人去充當鋪路石子。
教育藝術家是美的發明家、美的創造者和開拓者。
教育藝術家,生活著,學習著,進步著。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臺上觀月。
教育藝術家,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的是更上一層樓。
想像,是教育藝術家的基本功。
教育,需要形象。
創造形象,是一種藝術手法。
教育藝術家要善於想像,善於思考。
想像與思考相結合,方能長成一顆顆智慧的果實。
教育藝術家為了突顯一個形象,有時,需要採用誇張的手法。
誇張,是藝術的誇張,不是隨意誇大。
誇張,指對生活的本質特徵進行藝術上的強化。
誇張,允許高於生活,但不能與理相悖,誇張要符合生活的情理邏輯,不
能隨意編造。
“高山之巔無美木,傷于多陽也;大樹之下無美草,傷於多蔭也。” 教育,要適度,既不要多陽,也不要多蔭。適度也是一種藝術。教育藝術如一團火,在人的靈魂深處燃燒、發光、發熱。
把火分為光和熱。創造過程是燃燒。決不能只重光,不重熱;更不能只重光的照耀,而忘記熱的輻射。
光,抖動著,跳躍著,閃爍著,但不等於火的全部。
教育藝術,不僅滿足人的觀賞需求,而且還應給人帶來熱量。
教育藝術是抒情、造形、達理的美學。
情與理不能相悖,形與情亦不能相悖。三者應融合為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理中有形,理更明;
理中有情,情更深。
教育藝術把美擺在首位,挖掘美、表現美、提示美。
柏拉圖講:“美是永恆的。” 教育藝術如果與美不相容,就需讓路給美;
如果與美相容,它要服從於美。
沒有美,就沒有教育藝術。
一個有成就的教育藝術家,一定是生活中細緻入微的觀察家,更是人類心
靈的觀察家,不瞭解萬事萬物,不瞭解人的喜怒哀樂,怎能塑造美的靈魂呢?
教育藝術家應善於觀察,見微知著,明察秋毫。
平庸的教師,只是讓學生學會;
傑出的教師,是讓學生會學。
平庸的教師,是向學生奉獻真理;
傑出的教師,引導學生追求真理。
教育藝術之妙,在於表裡相諧,內外合趣。
為了出新意,而背離法度,為之失策;為了寄妙理,而滯留於泛論之內,也不足取。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高超的藝術家,能在一瞬間將“新意”與“法度”、“妙理”與“豪放”求得完美的統一。
教師,是值得驕傲的職業;
教育人,是藝術中的藝術。
教育是一種神妙的系統工程,一個人有幸進入這個行列,是值得自豪的。
在他美化人的靈魂的過程中,也美化了自己。
教師要為人師表,他們的靈魂美不美,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生。這就是所
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梁不正垮下來。
教師不能只滿足于教授知識。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只教書不育人,充其量不過是個教書匠。
最好的教師,是最善於掌握人的心理的人,也是最會運用語言的人,用最精煉、美好的語言啟發學生的良知與智慧,並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
教師應當是大寫的人。
臺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要想取得超人的智慧,必須有超人的實踐。要取得超常的業績,必須有超常的勤奮。
當一個人謊說有老虎,人們還不相信;當三人謊說有虎,會有上千人拿起棒子來打虎了。眾口皆說,謊言就無翼而飛了。
目前在一些人中,相信謊言要比相信真理者多,而且堅信不移,爭相傳播。
所以,教育家要善於識別真偽,而且要善於以真克偽。
疏導,是教育藝術的基本功,其目的在於因勢利導,發揚積極因素,要疏其思維至暢達,導其逆反心理於正著。
疏導,是一種藝術,以情導,以理疏;無情不導,無理不疏。入情入理,情理結合,雙向溝通,才能形成疏導的藝術。
教育藝術的語言,有張有弛,有急有緩。有時如潺潺流水,娓娓動聽,有時如雄獅怒吼、氣勢磅礴,有時如急雨直瀉,有時又如雨中停歇。
教育藝術家的大腦,應是聚光鏡,不能是平面鏡。平面鏡只能映照出事物平板的形象。
教育藝術家通過大腦的“聚光鏡”進行藝術構思,把聚光鏡映射的感受在正確、審美判斷的觀照下,形成並展示典型感受,給人以感染、啟示。
教育藝術家要善於把折光變成聚光,把微光變成光彩,把光彩變成光明,要有亮色與光點,使之成為燭照心靈的教育之光。
音樂家用歌,詩人用詩,給人以理想,又用理想把人扭結到一起。教育藝術家用美與愛,把人團結為一,使之在理想上昇華,心靈上淨化,智慧上飛躍。
福樓拜說:“越往前進,藝術越要科學化,同時科學也要藝術化,兩者在塔底分手,在塔頂結合。” 科學,需要藝術化,藝術,也需要科學化。
教育,是科學;教育,也是藝術。它們從塔底分手,如今又在塔尖結合。
我們研究的教育藝術,就是科學與藝術結合,我們要使隨著歷史而分手的領域,又隨歷史的前進而攜手。
我們講的“教育藝術”,不僅是教育的藝術、教育的方法或技巧,而且是把教育作為一種藝術。它有它的審美體系,有它的審美結構,有它的審美功能,是另一個既具有強烈美學價值,又具有強烈美學作用的完整新學科。教育藝術的目的是為了美!
教育藝術家要善於發現美,弘揚美!用美的方式,塑造美的心靈,培植美的才華,讓世界充滿美。
教育藝術的目的—— 讓大地灑滿春天和煦的陽光,讓鮮花更加馥鬱芬芳。
真正的詩,是詩人的心靈。
真正的教育藝術,是教育藝術家智慧學識以及情感與人格的體現。
人世千變萬化,人情也變化萬千!
教育藝術育德鑄魂,不能是單線條、平面化,而應豐富多彩,濃郁深重。
真誠,是一種美的力度。
真誠,是道德力量、智慧力量、意志力量的綜合,是真善美的結晶。
真誠,是一種美的感情的體現。
有人說:“情感所起的作用,比單純理智所抱的信念,或比由於恐懼懲罰而
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習慣都要強有力得多。”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文學育德,借助於情,情深意摯,才能發揮作用。
有至情,才能有至美。虛情假意,矯揉造作,無病呻吟,則不真。不真,則無美可言。
古往今來的巨著之不朽、之感人,皆因有至情。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魅力,是一種令人在心理上產生美感效應的吸引力。
藝術的魅力,是藝術作品使觀眾、聽眾、讀者進入審美境界、產生美感效應的吸引力。
教育藝術魅力,是教育工作者借助教育藝術的媒體(包括內容與形式),使受教育者進入教與學的審美境界。
教育只有藝術化之後,才能產生魅力。
魅力是什麼?
它是吸引力、誘發力、感染力、感動力等征服人心的力的總稱。
教育藝術魅力,是教育美感動力系統所產生的多因一果作用,即諸多因素形成的一種誘人的力度。
人的魅力,在於心靈;
心靈之美,在於德行。
教育藝術在於引發感情,觸及心靈,引導人們在真、善、美上產生共鳴,從而萌生一種愉悅之情,進而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使自身臻于完善。
教育藝術需要有魅力,但它不是迎合,不是討好,而是辛勤的勞動,是無私的奉獻,是心靈的閃光,是智慧的顯現。教育藝術的價值,“不在於讓人拿到一副好牌,而在於讓人打好壞牌”。這裡有崎嶇,有坎坷,但也有平川、田園、廣闊的碧空、無垠的綠野,在上下、四方、六合之內,引發人無盡的情思,通向明天,走向未來,進入一個更新的天地。
教育應當成為詩的史,史的詩,成為教育的詩篇。
詩,不可沒有真情;
詩,不可失其真誠。
修辭立其誠,誠則靈。
教育的史詩,以誠換心,以真取勝,如一股潛流,奔流於人們心中。坐下
來,聽進去,入座入耳,入情入理,方能入腦入心。
“善助人者固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 教育工作者,要善於從本與源上做文章、求學問。高明的教育工作者,既
要追本溯源,還要善於引導犯錯誤者從迷途走上正路。
教育藝術要想有魅力,在於:
只有先使自己受感動的,才能使別人受感動;只有自己親眼看到的,才能描述得栩栩如生。
藝術的最大價值在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教育藝術的意旨不只是知識的積累,還是心智上的啟迪。要明辨善惡、真偽,並使人傾向於善和真,排斥惡與偽。使一切有生命的人都生活得更高尚、
更美好、更善良、更有智慧、更幸福、更有意義。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如果使受教育者時刻能感到受教育是一種美的享受,如沐浴在春風細雨之中,在心靈上感到一種愉悅、一種滿足,從而得到振奮,這種教育才有吸引力。
“林泉雨畢魚兒出,圃囿風和燕子來。” 美是一切藝術的特性和本質。
教育藝術,也應是美的,教育藝術家應不斷地追求美、創造美、展示美,用美來感染人、陶冶人、震撼人、征服人。
教育是一種藝術,當然也是一種創造—— 塑造。
塑造美的心靈,是人類意志上的渴望。塑造美的心靈,更需要藝術。
心靈之美,是最高尚的美。
塑造美的心靈,是最高尚的事業。
美,是變幻無常的,人們卻要它靜止。
美,是稍縱即逝的,人們卻要它永存。
教育藝術工作者要抓住瞬間的美,塑造人們美好的心靈。使這美的一瞬間在人類的長河中延伸,延伸到明天、到未來,直到永遠永遠。以教者的思維喚起學生的思維;
以教者的感情喚起學生的感情;
以教者的興趣喚起學生的興趣;
以教者的審美情感喚起學生的審美情感;
以教者的所愛喚起學生的所愛;
以教者的所知喚起學生的求知……
教育藝術的最大價值,在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於人類文明的傳遞。人創造了教育藝術,教育藝術又增進了人的智慧,塑造出美的靈魂。
有人說:哲學家比醫生更能解剖,他們分析但不醫治。
教育藝術家,一要解剖,二要分析,三要醫治,四要撫慰。
教育藝術家教育別人,不是讓人回報自己,而是讓別人增長智慧,再去啟迪他人,施惠於全人類。
你要關心祖國的未來嗎?請你首先關心青年一代;你要關心青年一代嗎?
請你首先關心青年的教育;你要關心青年的教育嗎?請你首先要關心教育的藝術。
所謂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不教育,是在循循善誘中讓受教育者找到人生正路,並引導他們自覺地走正路。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美,因此教育藝術家要善於發現美,弘揚美,用美的方式塑造美的心靈,培植美的才華。
教育,使一個人對未感覺的事有所感覺,對不理解的事有所理解,從而使那些似乎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
教育藝術家的作用,不在於無可爭辯地解決人們提出的所有問題,而在於通過藝術的強烈感染,促使人們在永無窮盡的藝術形式中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事業。
一個偉大的雕像之所以壯美,是因為雕塑家削掉了那些不壯美的部分。
一個教育藝術家,要想培養完美的人,是要幫人們學會削掉那些不完美的部分。
教育藝術家,是心靈的建築師。他的價值在於告訴人們:“命運的建築師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有作為的人,要善於選擇自己的“水泥”與“鋼材”去建築命運的大廈。
教育藝術家,心中有愛的火種,才能燃起美和愛的火焰。畫家的創作用色彩,音樂家的創作用音符。
教育藝術家的創作是用靈魂,用眼來傳神,用心來敘述。
一個教育藝術家不僅要善於藝術表達,而且要善於藝術的思考。不僅要會傳授古人留傳下的知識,而且要學會藝術的再造。
教育藝術家,為人要正,育人需曲。
為人,厲鬼不能奪其正,利劍不能折其剛。
育人,委曲婉轉,誠摯耐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教育者之於教育對象,應如陽光、空氣、雨露……是給予,無私的給予,而非索取。
一個好的教育藝術家,要放得開,收得攏;要灑脫而不浮滑,靈動但見率直;要含蓄不要太直、太露。
一個有創造性的教育藝術家,對書本知識是要學習和繼承的。但是,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亦步亦趨,要批判地繼承才能創新。
鄭板橋說:“十分學七要拋三,各有靈苗各自探。”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生吞活剝、囫圇吞棗地學習,必然導致食古不化。
靈感,不是神靈與感應。
靈感的產生,如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教育藝術,特別需要靈感。
靈感,也是“頓悟”。
靈感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迸發,而是長期實踐與思考孕育的兒女。
“靈感是這樣一位客人,他不愛拜訪懶惰者。”
“靈感無非是對艱苦勞動的獎賞。” 靈感,不是神賜,也不是憑空而來。
靈感,是實踐與思考的結果。
靈感,往往是經驗豐富冥思苦想之後出現的一種“頓悟”。
這種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突然萌生的“頓悟”,是人們在創作高潮階段出現的一種最富創造性的心態。
教育藝術是教育與藝術的結合而產生的兒女。它既不是給教育戴上藝術的桂冠,也不是給藝術穿上教育的皮靴,它是教育與藝術有機的結合。
教育藝術,是一種藝術的綜合體,它不是某一部分單一的閃光,而是內容與形式、思想與技藝多方面的集結。
教育藝術是教育家心靈深處閃爍的智慧和光彩。
教育藝術活動是一項教育家高層次的智力活動。
教育藝術,是教育的飛躍。教育藝術工作者,借助自己的靈魂與智慧、學識,借助各種藝術手段促進受教育者的學習積極性,使之感到一種愉悅,在薰陶漸染中使受教育者認識人生,使人的精神更為豐富,道德情操更為高尚,美感意識更為強烈。總之,在施教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一個教育藝術的審美情境。
教育藝術,既然歸屬藝術之中,它就和其他藝術一樣,是教育藝術家的心靈和萬事萬物的有機結合,是契合,是默契……是彼此的共鳴,是雙方的共舞共振。
教育同其他藝術一樣,從歷史的泥濘中走過來,跨入一個絢麗多姿卻又光怪陸離的天地。
它有潮峰澎湃的激越,也有彼此浪落的沉寂。
成功中伴著困惑,創新中又有固守。
衝擊、飛奔,海天相接,形成壯闊的美好圖景。
教育藝術家,不是普渡眾生的觀世音菩薩,也不是對人施以博愛的耶穌基督。他們用美好的事物去吸引人,用美的心靈去感動人,給人創造一個美的氣氛,使人從中受到陶冶。
“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 教育藝術是在動態結構中發展的,它要經受各種風吹雨打,各種磨練。教育藝術家視此為載歌載舞的享受,這種使鵝卵石臻于完美的過程,是一種創作,也是一種享受。
美,可以打開心靈的窗子;
美,可以塑造人的靈魂;
美,可以點燃心中之火,溫暖人心。
美與藝術,似乎不如生命重要,但生命卻不能失去美與藝術的滋潤。
沒有美,藝術就不存在,然而沒有創造也就沒有美,美在不懈的創造之中。
教育,是一門科學;
教育,是一種藝術。
是科學,內容需要準確而真實;
是藝術,形式需要形象而生動。
思想教育,同樣如此。只有做到準確與真實、形象而生動,才能有磁性與魅力。
我們的教育不僅要解決授業解惑問題,更應解決一個鑄魂、成才、治世的問題。所以教育藝術研究不是職業,而是一種事業,一種美好而偉大的事業。
教育藝術與任何藝術活動一樣,都要有新意,要善於發現,善於捕捉,善于創造。不應等到“上林花似錦”時去趕熱鬧。
教育的美與藝術,是人的崇高思想的昇華,是人的靈魂的淨化。教育藝術家,是“人”學家、“美”學家、“愛”學家。
不理解人,不懂得美,又不會愛,怎麼能對人進行教育?
懂得人,懂得美和愛,才能懷著善心給人以啟迪,才能使忠言不逆耳,才能使良藥不苦口,才能將心比心,用愛回答愛,使教育更加藝術,更加絢麗。
教育藝術家,是時代的兒子,是人民的兒女。所以,他要生活在時代之中,生活在人民群眾的懷抱裡。
教育藝術的審視者,要有藝術的眼光;
教育藝術的探索者,要有藝術的心靈;
教育藝術的創造者,要有藝術的細胞。
教育藝術研究,應當歸屬於人學。
做人的工作,總應當與人為善。
為了人類共同的事業,要使每個教育的物件感受到深摯的同情與關切。
因此,要同情人、愛護人、幫助人,使人感到真、善、美。
這是教育藝術家的天職。
中國畫家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教育藝術家同樣要師造化、得心源,使內外統一。
“久知圖畫非兒戲,到處雲山是我師。”即外師造化,以雲山為師,以環境為師。
“欲得清風傳萬古,須如明月映千江。”即內得心源,心如晶瑩明月,明月照千江,也就是與客觀世界相融相印。
一個教育藝術家,不向客觀學習,則如無源之水,如若內心不善於認真思考,則如無本之木。
要解決青年的問題,就應從青年的思想實際和現有水準出發,和風細雨,溝通感情,因勢利導。
對青年進行思想教育的教材可取之於歷史,用之於今天;可取之于青年,用之于青年。
我們應以科學的頭腦去認識青年,以科學的態度去對待青年,以科學的方法去教育青年。
青年心中都有一顆火種,只要善於挖掘他們心中的火種,去點燃它,就會變成熊熊烈火。
真正的藝術,是屬於全人類的;
真正的藝術,永遠給人以純正的美好的感受;
只有那些假冒藝術的低劣“精神產品”,才無可奈何地去嘩眾取寵,去靠刺激人們的感官而換得幾聲廉價的喝彩。所謂聖人之言,都是在當時條件下針對某個具體情況講的。因為有著普遍意義,特別是形成一種哲理後,就可以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但如果不分時間、
地點,盲目引用古語,也是不妥的。
專家學者們,請橫跨一步,關心社會,關心教育,關心青年。專家們人格與智慧相結合的體現,將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由於有了藝術,人與自然的關係增添了詩的色彩,人與人的關係建立了新的內容和方式,人本身也就充滿了藝術的內涵。
人,是有求新欲的。
《國語••鄭語》中記載,史伯曾提出:“聲一無聽,色一無文。” 《文心雕龍》中《體性》篇強調:“各師成心,其異如面。” 《文賦》中說:“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 教育藝術需要新,需要變,應當日新月異。
托爾斯泰談藝術時指出:“只有傳達出人們沒有體驗過的新的感情的藝術作品,才是真正的藝術作品。” 教育藝術同樣忌隨人後,同樣忌諱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大千世界,儀態萬方,但動態的美給人印象最深。
動比靜更容易使人感受。
愛孕育了生命,人生又綻開了美的花朵。
人哺育了花,花又美化了人世。
教學生一百次,沒有把學生教會,還要教一百零一次。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古語似乎已成為人們公認的警句。
然而在新的形勢下,也經受了挑戰!
人們說,良藥為什麼非要苦口?
人們問,忠言為什麼一定要逆耳?
良藥,可不苦口;
忠言,可不逆耳。
我們的實踐證明:
甜口良藥,更利於治病;
順耳忠言,更利於行。
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工作時應:
堅持原則,不僵化;
堅持改革開放,不自由化;
堅持正面教育,不簡單化。告訴孩子,有些知識是力量,可以稱之為真理。
如果告訴孩子,一切知識都是力量,則是謬誤。
我們要善於告訴青少年,那些偽學問、假理論,比無知更危險。
教育藝術家,要適度地引導學生。
告訴他們,孰是,孰非,為什麼是,為什麼非。
無愛無美的人生是可悲的。
如能從幼兒時紮下愛與美的根,將畢生受益。
春風化雨,點滴入土。
教育藝術家們,要如春風化雨,用愛的雨露灑向人們心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即點滴入於心。
人生路上,怎能沒有坎坷?
告訴青年朋友,做生活的強者,敢於和命運挑戰,這是教育藝術中永恆的課題。
“石可破也,不可奪其堅;丹可磨也,不可奪其赤”。以此來告誡青年,無疑是有益的。
引導人們勇於戰勝困難,是教育藝術家神聖的職責和使命。
在曲折的路上,我們要善於告訴人們看到前路的光明;在光明的進程中,要告訴人們想到前路的曲折。
當一個人能在光明、曲折之間,做到駕輕就熟、遊刃有餘時,這個人才算成熟了,我們的教育藝術與方法才算奏效了。韌的教育,才能換來韌的戰鬥。
“最聰明的人,也瞧不見自己的脊背。” 因此,教育藝術家應當告訴學生,要懂得自己永遠有一些不能直接看到的
東西。
當一個人認識到自己能看到的東西,又能理解那些看不到的方面時,才能少些偏頗,多些智慧;少些形而上學,多些唯物辯證法。
生與死、血與火的教訓,告訴我們要善於引導年輕人不做“唯命是聽”、“隨波逐流”的謙謙君子。而要引導青年“慎思、明辨”,並善於“篤行”。如不慎思,則容易盲動;如不明辨,則容易誤入歧途。
教育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黨。愛的結果會得出無私的奉獻。
把一切獻給祖國,把一切獻給人民,把一切獻給黨。
無私的奉獻是愛的結晶,是愛的昇華。
這就是愛與奉獻的辯證法。
告訴他們把真誠的愛化作一份份奉獻,獻給祖國、人民和黨。
教育藝術家,要想教人育德,乃至鑄魂,都需要有個基本功。
有了基本功,就如同一座大山,有了山之基、山之座,才能形成堅忍不拔的巍巍高山;倘若沒有基本功,則如山上浮雲,看來似山,其實是雲,虛無飄渺,似是而非,將一事無成。
世人若都能用自己心中的燭光去點燃別人心中的燭光,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明亮。
若世人都用自己心中的污濁去污染別人的心,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污穢。
告訴青年朋友們:要想受到別人尊重,要想得到社會的重視,要想得到別人的厚愛,那麼,首先要尊重別人,重視別人,厚愛別人。同時,要用自己的言行與作為證明自己值得別人尊重、重視、厚愛,別無他法。
在進行教育工作時,要基於一顆真誠的善心。
諸葛亮說:“我心為秤,不能為人低昂。” 韓愈說:“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 這種不為人低昂和“三不愧”的精神,是一個正直的教育藝術家教書育人的基本法則。如稍有背離,其惡果是“臺上你講,台下必然講你”。
教育審美主體、客體,都需要實踐。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經驗能培養人審美的直觀能力。
一個人欲曉聲識器,都需要有審美實踐經驗。為此,教育藝術家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般友,讀萬首詩,聽萬首歌,看萬幅畫……
當國歌奏起的時候,人們肅然起敬。人們在壯美莊嚴的樂曲聲中,把自己內心的美、對祖國的愛,乃至對事業的忠誠,凝結為一。此時,沒有人宣稱“我在教育人”,也沒有人說“我在受教育”。可是,教已在其中了,寓教於美,寓教于樂。推而廣之,那些壯美的、優美的事物,都可以美化人的心,美化人的靈魂。
“言必信,行必果。” 一個教育藝術家,一定要率先垂範,言行一致,以身作則。
言傳必須與身教相結合,否則,一念之差、一行之誤,就會使你那許多正確言論,被一個言不由衷所抵消。
事物的運動,常常是在矛盾對抗而又統一的過程中進行的。
人是動的,人的思想也是動的,美的心靈,也是在動態結構中形成的。
對青年的教育,更應在動中育德鑄魂。
荀子講:“必將撞大鐘,擊鳴鼓,吹笙竽,彈琴瑟,以塞其耳。必將雕琢刻鏤,黼黻文章,以塞其目;必將芻豢稻粱,五味芬芳,以塞其口。” 即以美妙之聲音讓人用耳聽,以美麗的裝飾給人用眼看,用美味食品來滿足人的口腹。總之,以一切美好的東西使人得到美感享受。
一首詩是一個人格,必須崇高完美;
一支歌是一個人品,必須正直善良。
畫家是有情的,
詩人是多情的,
園藝師是詩人,是畫家,
給人以詩情,給人以畫意,給花以花魂。
他們以生命染就葉之綠、花之紅。
“開”字是值得贊許的。
開山、開路、開啟、開放等,進而,開拓的精神、開放的思路、開明的態度、開闊的胸懷、開朗的性格、開創的目標……這一個又一個的“開”字給予我們的是創新精神、廣闊的視野、無限的前程。
人,是需要刺激的。
刺激,有良性刺激,也有惡性刺激。
刺激之妙,在於激勵。如果形成了激勵場,就可以促使人們前進。
然而,刺激一定要適度,適度則利於前進。失度,則會使被刺激者產生逆反心理,走向麻木不仁。
對青年強制、逼迫,是無益的。
要基於一種愛,去同情他們,去引導他們,使他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時,還要看到他們內心潛藏的力。
一個人,在這一方面有所欠缺,在另一方面或許有一種特殊的能力,這就需要善於誘發、開導、啟迪。
那種看到某一青年在某一方面有所不足,就把他視為不可雕的朽木的人,永遠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藝術家。
教育藝術家要善於變難為易,化險為夷。
演講與美學
如果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那麼,演講就是藝術中的藝術,是花中之花。
花不能沒有顏色,鳥不能沒有翅膀,教育家的語言,不能沒有美感。
鳥無雙翼不飛,車無雙輪難行。
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正是演講的雙翼、雙輪。火,是需要助燃的。演講者的責任就在於,用自己心中的火去燃起聽眾心
中的火。
演講家,必須多思、多想。
一個思想上的懶漢,不可能成為演講家。
世界上最難的事,在於有意識地說出別人無意識的話,也在於說出別人想說而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的理。
一切藝術創造的前提,都必須有想像力。
人有了想像力,才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立足今天,看到明天,推知後天。
演講,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綜合。任何藝術都需要創造,同時也需要借鑒,甚至採取“拿來主義”。
演講家不是詩人,但他應有詩人的氣質,要成為時代的號角、報春的使者。
演講中的笑料,是美化語言、活躍氣氛的一種手段。
笑中,使人思考;
笑後,使人感悟。
表情是演講人真情的流露。面無表情的演講者會在自己與聽眾間建起一條無形的鴻溝。
一個演講家在平時生活中,要善於剔除心中之冰炭,增益胸中之溫暖。心中少冰炭,必須多溫暖,有了溫暖,自然春風蕩漾,溫暖宜人。
演講是創作、是藝術,創作與藝術都需要有一種風格。
一個演講家的演講風格是他人格與靈魂的外化。
人格低劣的人,在演講中是不可能有高品位的。
演講家,應該是永葆青春活力的人,是具有內蘊之力的人,是能夠通過驚人的爆發力,把自己內心積蓄的熱量散發出來的人。
他在臺上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手勢,都顯示著他內心那種堅不可摧的力量。
演講詩應強調四易:
易聽、易感、易記、易悟。
也就是說,
既有美的韻律,又有真的情感;
既有動人的形象,又有深邃的哲理。
演講詩,可以借景以抒懷,借人以言志,借事以喻理,借物以諷喻。
一句話說得恰逢其時,
一句話講得恰如其事,
其影響與效益則無法估量,這是對演講家智慧與膽識的考驗。
平庸的演講者,經常是先說後想,講完之後再後悔。
演講者談的是世界觀問題,他以問號作為開始,以驚嘆號作為結束。
他以生動的語言,提示客觀世界和內心世界的矛盾鬥爭,把自己探索的艱辛、思考的曲折、奮起的願望非常形象感人地再現給聽眾。
演講者如果沒有在語言上下一番工夫,就不會給聽眾以深刻的啟示。
不同的聲音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如果我們善於把各種聲音合理而巧妙地組合起來,就能使我們的演講大為增色。只有懂得聲音,並能自如地、合乎規律地運用聲音,才能在演講時營造富於情感的語言環境。
演講家的激情,有如詩人的詩興,有如藝術家強烈的創作欲望。
當他對某一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達到了成熟的時候,當他被所見所聞之事點燃內心激動的火焰時,他“血脈湧漲,心動神馳”,“情思意緒,生機勃然”,他“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感情激動了,自然“思風發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齒”,這樣的演講,才能使“快者掀髯,憤者扼腕,悲者掩泣,羨者色飛”,才能使“怯者勇 ,淫者貞,薄者敦,頑鈍者汗下”。
古人說:“情不深,則無以驚心而動魄。” 演講者沒有真摯、強烈的激情,沒有鮮明的愛憎,沒有“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的衝動,是不可能用他的語言力量去征服聽眾的。
一個好的演講,既應有科學性、哲理性,又應有藝術性,有詩情畫意,而且有情趣。
當演講家的心和人民的心一起跳動的時候,他的演講才有人民性;
當演講家的脈搏與時代合拍時,他的演講才有時代性。
一個好的演講家,應當是一個懂得愛的人。一個隻愛自己的人既不能奉獻,也不能得到愛,這種人更不可能成為好的演講家。
語言是一種外部表現,即內在靈魂的外部表現。
因此,要使語言美起來,先要使靈魂美起來;只有美的靈魂才能鑄造美的語言、美的行為。
美,在於組合,儘管它不是美的全部。
當你聽到夢幻曲、小夜曲乃至藍色多瑙河、命運交響曲……
你會為之傾倒、為之陶醉,這是為什麼?因為音樂家借助旋律、節奏、音色和力量,組合成了悅耳的美。
音樂如此,詩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一次演講,當無例外,是語言的組合,是詩與歌的組合。高爾基說: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種材料—— 也就是聲調、色彩和語言的一
種結合體,它賦予藝人的創作—— 製造品—— 以一種能影響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就是一種力量,能喚起人們對自己的創造才能感到驚奇、驕傲和快樂。
我們要善於組合,善於結合,善於運用蒙太奇。
美,是自然之花;
美,是心靈之花;
美,是創造之花。
美,是生活,是親歷的或是間接認識的生活。
正因如此,人類的大多數才可以手臂相挽、情感相通,克服各自的偏見,共同奔向人類最美好的明天—— 人類大同。
人,創造著美的生活,同時,錘煉著純潔晶瑩的愛美之心。
美,與堅強的意志在一起;
美,與純潔的感情在一起;
美,與高尚的道德在一起。
真正的幸福和愉快,包容於為社會、為人民、為人類而不斷地發現美、創造美的實踐活動之中。
美,從青年的神采中流過;
美,從中年的腳步中流過;
美,從老年的白髮中流過;
美,從詩人、畫家、學者的睿智的頭腦中流過。
美,是雨露,它滋育著人類的青春;
美,是陽光,它增添著生活的熱力。
如果人們不僅能夠執著地追求美,而且能夠敏銳地發現美,自覺地創造美,那麼,不僅他們自己會變得更加完美,我們的社會、我們周圍的一切,也會變得更加完美。
審美意識,是潛在於人心底的衡量與評論萬事萬物的精神尺度。
一切用語言藝術,或其他藝術形式描繪與塑造人類靈魂的專家們,如果不能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一點美,那麼你勞動的價值又在哪裡呢?
依人的天性來說,
人們都是要美不要醜的,人也都是美的追求者、美的創造者。
同時人們也要把什麼是真、善、美告訴自己的學生和後代,把美送到人的心靈深處。
卓越的人生,是多姿多彩、多情多智的;
會使貧瘠變得肥沃,使粗俗變得高雅;
會使物化的創造力和精神的創造力相結合,互相輝映。
我們要養成一種愛美的習慣,但必須是時代的美、實質的美,即高格調的美。
有了這種美,可以使你持久地欣慰,使你長久地感到自豪,使你的生活變得像彩虹一般美好。
人的審美格調與欣賞品第成正比。格調高的人,以上品為美;格調低的人,以下品為榮。
真正的魅力,永遠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結合;
永遠是外在的善與隱藏的善的和諧;
永遠是外在的真與深埋的真的統一。
人,應當追求既有健康的身體,又有美、善的靈魂。
人活在世界上,總要活得真誠些,如一個透明體,表裡如一。
“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為神。” 人的品德如梅花一樣芳香入骨,
人的精神如美玉一般晶瑩剔透。
稚子之心美在無邪,
少女之心美在無瑕,
志士之心美在無私,
勇士之心美在無畏。
這無邪、無瑕、無私、無畏,即是一種美。
人世間,許許多多的東西、許許多多的觀念都會過時,只有真、善、美永遠不會過時。
真、善、美本來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說真是本質,那麼善就是內涵,而美則是真與善的外在表現。
哲理與思辨
人生活在世上不過百年而已,多做一件好事,就等於延長了自己的生命;
少做一件好事,就等於縮短了自己的生命。爭分奪秒地工作、分秒必爭地學習的人是有識之士。書房裡擺滿了書,比鐵櫃裡塞滿了錢更為有益。錢是不可或缺的,而書更是不可缺少的。
對孩子說:人生無憂無慮,處處充滿了幸福。這是在講童話;
對青年說:人生無悲無戚,處處充滿了歡樂。這是在講笑話;
對老年人說:人生無苦無怨,處處充滿了快慰。這是在講神話;
哲人說:懂得了人生的坎坷,戰勝了困難,才能換來快慰、歡樂、幸福。
人生最美好的,是在生前,用靈魂、心血、情感、聲音、語言,去塑造一顆顆美好的心,而且讓它在人民中延伸。
在你停止呼吸之後,還能用你所創造的一切為後人效力。
善與惡,美與醜,在不同的時代,雖然有著不盡相同的內容與標準,但是,要善不要惡,要美不要醜,趨善與向美是正常人的共性。
只要我們是出於善良的動機,沒有任何自私的企圖,只要我們實事求是,順應客觀規律,那就絕對不會永遠是失敗者。
沐浴在真理的陽光下,
沉浸在青年的海洋中,
吞吐自由歡樂的空氣,
是我保持青春活力的秘訣。
“科學,應當感謝,它是理智的詩。
藝術,應當感謝,它是感情的詩。” 兩者結合,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
人,都是具有社會性的。所以任何人,決不能忘記自己對社會應承擔的責任。
卑微者不會永遠卑微,
高貴者不會永遠高貴。
在茫茫的黑夜中看不到光明,
但我決不丟棄對光明的嚮往與追求。
奇跡是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發生激烈矛盾衝突,在遇到重大災亂當中實現的。
凡是有生命之光閃動的地方,就一定有詩。
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
教育藝術家不僅要善於寫詩,並且要善於繪畫。要有聲、有形、有色、有理。聲色並茂,形理相融。
教育藝術強調詩化的語言,在於強調教育語言之美及其寓意。
外在,是朦朧的;
內在,卻是堅實的,寓意是深刻的。
堅實宜真,朦朧寓美,寓意應善。
朦朧美,是顯與隱、露與藏、明與晦的對立統一。
如宋人彭汝礪《舟中見廬山》中所說:“翠色蒼茫杳靄間,舟人指點見廬山 。
浮雲作意深遮護,未許行人次第看。” 雲中看山,必有山在;
霧中看花,必有花在;
雲中看月,必有月在;
山中、花中、月中,必有寓意。
花不同,寄意也不同。梅之傲雪寄意無畏,菊之傲霜寄意堅韌。
月不同,圓月寄意團圓,半月寄意別思。
山不同,春山鬱鬱寄意興旺,秋山蕭瑟寄意艱冷。
從朦朧的山中、花中、月中使我們悟出人生與社會的哲理。
改革的時代,需要勇於革新的人;
偉大的時代,必然產生具有偉大創造力的人。
血管裡流出的是血,
水管裡流出的是水,
污水溝裡流淌的只能是污水。
教育藝術工作者,應以自己的心血與真誠,反映現實中的美,改變現實中的醜。
我贊成這種思辨:
“天下無易境,天下多難境,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
“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人間哪有空閒的光陰。”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種艱難困苦,以及悲傷憂患。而我要告訴年輕人,要勇於迎接風波,善於戰勝困難,擺脫困境。
告訴那些弱者,應當振奮起來,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於化消極為積極。
用希望代替失望,
用樂觀代替悲觀,
用積極代替消極,
用信心代替遲疑,
用奮進代替僵滯。
一個人善於從泥濘中舉拔出來,戰勝艱難,方可取勝。
用友誼代替仇恨,
用善良取代邪惡,用平靜取代激憤。
這時你才會展現康泰、和諧與力量。
人,是容易妄自菲薄的!
人,如果把自己當作泥巴,只有被別人踐踏。
一個人,有了自信心、創造力,才能創造奇跡。
“每個人對自己潛在的才能、潛在的力量,總不能全面認識,除非大責任、大變故,或生命大危難的考驗,才能把它催喚起來。” 人,是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一切的;
人,是按照美的標準來審視一切的;
人,是按照美的形式來體察一切的。
人是轉化客觀的主動力,所以我們強調尊重人、愛護人,而最大的尊重與愛護,是使人有知、有德、有智、有信,乃至有美!
人人離不開金錢,因為離開錢就不能生存。但人活著不能只為錢,我們切不可見錢眼開。決不能像有些人,心本來是紅的,一見錢就變成了黑的;眼珠本來是黑的,一見錢就變成紅的了。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是索取。人在向社會奉獻的時候實現著自己的價值,同時也感悟到助人的快樂。
英雄只有生逢出英雄的時代才能成為英雄;懦夫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可能成為強者。
詩人,時時刻刻在捕捉靈魂;
教師,日日夜夜在塑造靈魂;
演說家,既有詩人的熱情,又有教師的辛勤,一生都在喚醒靈魂。
知識的未知數可以求得答案,人生的未知數卻要上下求索。
一個人既要善於求解知識的未知數,更要善於探求人生的未知數。
我十分贊成“君子之交淡如水”。人與人之間建立了友誼是好事,但每天湊
到一起,到一定時候,物極必反。我倒主張朋友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
從數學上講,距離是兩點間線段的長度。既然是兩點,那麼這個距離就必然存在。
開拓正義的事業,就好比爬山。當你從山腳起步時,也許罵聲四起,不絕於耳;當你向上爬了三五十米的時候,咒駡還會不斷地飄進你的耳朵;當你咬緊牙關再向上爬,罵聲就會越來越小;及至攀上山頂時,你將再也聽不到任何
叫駡了。因為那些想用罵聲阻擋你前進的人,已經被你遠遠地甩在山腳下了。
一句話變十句說,是蠢材;十句話變一句說,是天才。
社會環境,既可以左右人的心靈和思想,它又可以被人們所改造,使它朝著更有益於人們身心健康的方向發展。
真誠與適度的愛形成合力,將在生活與事業上使人產生雙倍的力量。
人從降生之日開始了生命,也就開始了走向死亡的旅程。人在降生時什麼也沒帶來,告別人世時也不能帶走什麼。
人如果僅僅為自己而生活,最終也只能為自己而走向死亡;如果能為大眾而生活,在自己的生命結束之後,聲名與業績才能在大眾中延伸。
生命的價值,不能用存在時間長短衡量,也不能用創造的財富多少來衡量。
人類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的生命並不長久,所創造的財富也不算多,然而他們的價值卻在人們恒久的記憶裡。
真正能掌握時間的人,才真正掌握了自己的生命;
真正掌握生命的人,才真正掌握命運。
幫助人們創造輝煌的是時間,奪走人們生命的也是時間,一個人只有懂得了這句話的真諦才懂得了人活在世界上為什麼要珍惜時間。
生命中的一天,就是歷史上的一頁,有的人寫下的是輝煌,有些人寫下的是遺憾。
懂得時間寶貴的人,都知道一個今天勝過幾個明天和後天。懂得充分利用每個今天的人和那些放棄今天、夢想明天的人相比,他將永遠是獲勝者。
人生有兩種煩惱,一種來自他人,一種源於自己,而自己奢望太高所帶來的煩惱往往多於外來的干擾。
人類最值得慶倖的遺傳與積澱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理想的力量。它使我們在平凡中看到非凡,在無奇中想到神奇。
一個看不到明天的人,是沒有希望的。
然而一個有理想的人,即使身在鐵壁牢房之中,只要心中有向善的願望,迎接他的就有可能是光明與希望。
夢,是一種理想,多夢的人生是值得稱讚的。夢中看到了創新,夢中看到了成果。
今天人世間的輝煌,不正是那些前人夢想的總和嗎?
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
在社會的發展中,人類自身也逐漸擺脫了愚昧與野蠻,日趨文明與美好。當我們觀察一個自然景物時,我們只要求它把外在的美充分表現出來就夠了,但當我們審視一個社會現象或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卻往往要挖掘他內在的
某種力量或某種美德,當發現他內在的美時,我們才會承認他是高尚的。
歷史反復證明了,一切違背客觀規律的醜惡事物,總是不可能長久存在的,它必將被歷史所淘汰。
藝術之海,就像源源不斷的流水一樣,夜以繼日地沖刷著污穢,蕩滌著腐朽,排除著自身的有害物質,永遠向著蔚藍色的大海流去。
文化即人化,是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古代的、近代的、現代的;包括中國的、外國的。大文化不能禁錮在封建正統思想和現有知識的圈子裡,要在大自然、大社會、大人際,在天地六合中研究人、研究文化。要用
人類發展中一切真的、善的、美的東西滋養我們中華民族,豐富我們中華民族。
星星只有在黑夜中閃光,
睿智只有在平庸中發亮,
天空中如不出現夜晚,怎能顯示星光?
人世間如果一片聰慧,怎能顯示哲人的力量。
平庸的人活到五十歲,極容易產生厭世的情緒;活到六十歲,極容易被世人所厭。
而有作為的人卻永葆青春。
池魚不知海,飛龍上九天。
在風平浪靜的港灣裡劃遊艇,是不需要更多的技藝與經驗的。
只有航行在濁浪排空、濤聲怒吼的大海中,當一般人驚慌失色時,才需要航海家的智慧、膽略與毅力。
人是不能違反自然法則的,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凡夫俗子,誰違反客觀規律,客觀規律必然要懲罰誰。
認清自然規律,適應自然規律的人,自然法則也會適應他。
我很欣賞司馬光這句話:
“取其道不取其人,務其實不務其名。” 重道、務實,實為第一意義的人才觀。偏離正道、徒有其名的人不足取,
也不可視為同志。
智者,不是從已知求已知,而是從未知鑒已知,再從已知悟未知。
詩魂與武威,在中華民族振興史上起了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二者是中華之聲,是中華之魂。
他們使我們成為偉大的民族:于憂患中奪路;
于苦難中新生;
於困窘中奮發;
於沉淪中躍起。
人類的知識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增長,只有師承前人,才能開啟後代,但又不能依賴師長,亦步亦趨,而應設法超越前人。
用自己對人生的深刻理解、體驗去啟迪、開拓他人的思想;
用豐富的愛與美的情感去感化人們的心靈;
用詩行爆發出的火的激情、熱的能量,燃燒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事業的追求,這就是詩人的使命。
過去的屬於死神,未來的屬於自己。
今日之我要向昨日之我挑戰,未來之我要向今日之我挑戰。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春天,當一片片嫩葉剛剛泛綠的時候,你能說它們馬上就要變成枯葉了嗎?
一個剛剛出世的嬰兒,你能說他已接近死亡了嗎?
時間是威嚴的,也是公正的,因此我們既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又要對未來充滿信心。
一個家庭如無書,是可悲的;
一個人如果不讀書,是可歎的;
沒有書的家,如同房舍沒有門窗。
不讀書的人,如同既失明又失聰。
怕別人嫉妒,是弱者的表現。當你的業績達到連嫉妒狂也不得不贊成時,才證明你是真正的強者。
慧眼,識真金。
教育工作者,不僅應當藝術地育人,而且要智慧地識別人。同時,要恰如其分地推薦人、使用人。
同樣一塊煤,放在爐膛裡,它就可以發出光與熱,可是把它放在大路上,就可能成為絆腳石。
那美的一瞬,永遠成了過去。
那恒久的未來,永遠在人們的追求之中。
瞬間,不可挽;
永恆,不可及!
然而,我們卻可把一個個美連結到一起,使它通向未來,通向明天,引導人們走向未來,並為自己留下一個又一個美與善的真實足跡。
創造、發展與人才成功學,實質應當是成才學,更是智慧學。
成才學的實質是:天才+勤奮+機遇。
天才,既包括先天的智慧,又包括後天的學識。
勤奮,既包括體力上的辛勞,又包括腦力上的勤奮。
有人說,人是萬事萬物的中心,是世界之軸。
一個有志成才者,要想在學業、職業、事業上取得成功,一定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生活的道路上,要成為生活的主人,自己的頭腦要成為事業之軸。
人,一個有作為的人,要有自知之明、自力之行、自控之能。
自重是自立之本,自強是成功之基,自立是幸福之源。
人生,不能像陀螺,只能在別人的鞭下旋轉。
自卑,經常是怠惰與無能的外在體現,
有人說:
怠惰者,總認為今天比明天實在。
無能者,總以為明天比今天舒服。
自卑者由於無理想、無抱負,必然在事業面前裹足不前,既嘗不到失敗之苦,也享受不到成功之甜。人只有走出自卑的低谷,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戲弄人生的人,必然被人生所戲弄。
厭倦事業的人,必然被事業所厭倦。
拋棄機遇的人,必然被機遇所拋棄。
正視人生、事業、機遇的人,才能在事業上成功。
我非常欣賞中國人創造的“人”字。
人字,只有兩筆,卻啟發我們:頭顱昂然向上,兩腳腳踏實地。
一撇一捺,一陰一陽,一左一右,一男一女,互相關愛。
人生之路非常廣闊,但要想成功,必須把握兩點:
走正路,不走邪路。
走活路,不走死路。
人生之路,沒有一條是相同的;要想成長,有一條是共同的,靠自己從無路處走出一條路。俗語雲:學歷能力全靠自己努力,文憑水準不能空口無憑。
人,是萬物之靈。因為人類有智慧,有理想,有思維,會判斷,會選擇,決不會隨便低下自己的頭顱。
正直的人,向真理低頭。
卑鄙的人,向勢力低頭。
懦弱的人,向困難低頭。
平庸的人,向權威低頭。有人說:人活著叫生活,狗活著叫生存。
生存是本能,生活是藝術。
一個成功者的經驗是:生活的藝術,藝術地生活。
一是懂得道。道是規律,研究規律就要研究宏觀與微觀。
二要懂得變。變,要研究奇與正,成功者出奇制勝。
三要懂得藝。藝,要研究謀與略,既要有智慧,又要講策略。
鷹飛得再低,它也是鷹。
雞飛得再高,它也只是雞。
一個人要有遠大理想,“思九州而博大,橫四海以焉窮”。
我欣賞青年人這種觀點:人生的可悲,不在於沒有事業的成功,而是從未
有過成功的追求和渴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