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熱血仁醫

  「急診醫師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急救,而是正確判斷患者出了什麼問題,讓病患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正確的救治。」新光醫院急診主任醫師張志華說。


確診比急救更重要
「正確」比「急救」更重要的理念與性格,貫徹著張志華的工作和生活。去年,張志華的「臉書」在急診暴力的議題上發揮了串連人心,帶動變革的驚人力量,也讓人看見一位急診醫師,試圖以最有效的手法,在最短時間內,找出國內醫療制度的病灶。

五十八年次的張志華,到台大醫院擔任實習醫師時,選擇神經內科,但在實際照顧腦中風的慢性病患時,卻因治療無法立竿見影,讓他備感挫折。

當張志華輪調到急診醫學部實習時,他才真正接觸到急診的理念,才明白醫師專科化太早或太細,對病患並不公平,例如,他就親眼目睹某五官科的資深醫師,面對單純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卻驚慌失措地跑來急診室求救,張志華說:「從那時候開始,我便覺悟到,像台灣這樣專科化過早的醫療環境,非常需要通才的急診專科醫師。」

隔年,張志華從台大醫院神經內科轉往新光醫院擔任急診住院醫師,再隔一年,緊急醫療救護法通過,國內有了第一批急診專科醫師,張志華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急診醫師要接受很多的教育訓練,張志華亦擔起講授者的角色,一開始他只是把整理好的教學資料放到網路上去供學生參考,也因而認識很多同行的朋友,三年前開始經營臉書,不到一年就超過臉書上限的五千人,只好加開粉絲專頁。

粉絲多了,影響力也變大了,去年備受社會關注的急診室暴力,就是因為他在臉書上開了「搶救急診室」專頁,經過媒體報導並登上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引起各界關注,連衛生署長邱文達都親自上臉書回應他們的訴求,最後促成急診室環境改善要納入評鑑、急診候診區及看診區要分開,同時還要設置二十四小時警民專線。

矢志改變社會不公
「小小的急診室其實是社會的縮影!」張志華指出,有路倒的、沒有家屬的、喝醉鬧事的、治療後不知去向的,真是看盡人生百態,最嚴重的是不計其數的急診室暴力。有一次,他正在急診室低頭為病患縫合傷口,病患仇家一進急診二話不說,就扛起椅子朝病患砸了過來,他眼睛餘光瞄到前方似有黑影飛來,直覺把頭往下躲,才免於一場血光之災。

張志華認為,除了急診室暴力外,健保及醫療去刑化都是國內醫療環境的大問題,皮膚科點一個疣,健保給三千六百元,急診醫師插管只給三百六十元,出事了,不僅被判刑,還要民事賠償,一賠上百萬,這些未來都要努力去改變,即使路途艱辛,只要能改變社會不公,張志華說:「我不會缺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